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寰宇觀察:迎接海洋保育新時代

作者:波特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以倡導生態保育觀念而聞名於世的「鱷魚先生」史提夫‧厄文(Steve Irwin),9月4日於澳洲的大堡礁拍攝影片時,遭到刺魟襲擊身亡。惡耗傳開,全世界惋惜這位保育志士英年早逝之際,也感到納悶,因為魟魚性情其實很溫 和,鮮少有攻擊人的事件發生。這則新聞也表現出,海洋生態其實還有許多未知的層面尚待了解。

  鱷魚先生遭受攻擊的地方是巴特礁(Batt Reef),為世界自然遺產澳洲大堡礁的一部份,具有壯觀的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研究的重地。其實台灣也有足以比擬的生態系統,就在高雄西南方240海浬的東沙島。

 東沙將設置國家公園

 東沙島是一個珊瑚礁島,擁有規模大且相當完整的珊瑚環礁,且位於世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熱帶西太平洋海域,然而因為區域政治局勢與軍事管制,國內學者難 得有機會到東沙進行生態調查。幾年前鄰國漁民以毒魚炸魚的方式,差點將東沙環礁的生態系摧毀殆盡,可證明此地區生態系飽受威脅。內政部營建署已經完成「東 沙海洋國家公園計畫書」,等行政院核定通過後,便可宣布成立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一個海洋型的國家公園。屆時將可對東沙海域珍貴生態系的保護、以及 台灣向來欠缺的海洋研究,投以新的活力。


國際積極成立海洋保護區

  劃設海洋保護區(reserve)與以保育為主的海洋公園(marine park),成為近年國際間的流行,一方面養護漁業資源,一方面也保育海洋的生態與地理景觀。這當中最轟動的消息是,美國總統在2006年6月宣布西北夏 威夷群島海域劃為國家保護區,面積有10個台灣本島大小,將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除了美國與台灣,斐濟將30%的全國海洋區域劃為海洋保護區,格瑞那 達將劃出全國海域的25%為保護區,帛琉、澳洲等國也都有增設海域保護區。在中、高緯度的蘇格蘭,其環境部長在世界自然基金強力遊說以及民眾高度期望下, 也允諾規劃成立國家級的海洋公園,在她的談話中,視沿海海域為蘇格蘭的重要資產。

海洋污染問題層出不窮

海洋保育新時代 (圖為東沙夕陽 曾彥蓉攝) 若是大家都將海岸與海洋都視為珍寶,或許有許多令人遺憾的環境污染事件就可避免。7月間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戰爭中,戰火炸燬黎南一處電廠,燃料油外 溢,造成黎巴嫩海岸的油污浩劫。緊接著8月間,印度洋與菲律賓中部海域的吉馬拉斯島(Guimaras)附近,分別發生兩起嚴重的油輪漏油事件,後者嚴重 威脅漁民的生計,損害沿岸的珊瑚礁與紅樹林,並威脅南方Taclong島海洋保護區。而這些災害對海洋生態的後續影響,更是現在無可估量的。

  漁業資源走向永續管理之途 原油外洩是顯而易見的環境危機,但過度的漁撈卻是不容易察覺的生態威脅。9月中旬,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研究員發表他們在印尼新發現的52種海洋物種,地點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鳥首半島(Bird's Head)沿岸珊瑚礁區。發表此喜訊的同時,研究員也詔告世人這個生態系正遭受威脅,包括岸上採礦導致海水水質變差,以及漁民以毒、炸方式不當且過度捕撈 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是敏感、容易受損的,以至於海洋保育政策的訂定更顯得刻不容緩。在各種國際漁業會議中,逐漸強調漁業管理,比如有些漁事組織自我約束, 停止破壞海底環境的底拖網作業;歐盟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設立漁產品的生態標章(Eco-labelling of fishery products),要是漁產品標章提案通過,則歐盟從海域漁業管理、漁撈方式,到消費者這一端,都引入了永續管理的觀念。台灣的永續漁業也出現發端,農 委會在7月初表示,未來三年將逐步禁捕魩仔魚、珊瑚和飛魚卵,鯨鯊容許漁獲量也會逐年減少。

  無論在國外或是台灣,生態保育的眼光逐漸投注在海洋這一塊世人原本陌生的領域,諸多的環境永續措施,似乎接櫫了海洋保育的新時代來臨,但也正提示著我們,海洋環境面臨的嚴峻挑戰,尚等待著一一被克服。

[相關網頁]
菲律賓、印度洋和黎巴嫩:石油洩漏與環境災難(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