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創作背景
墾丁國家公園是臺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豐富及人文歷史悠久綿長,園區內及鄰近的鵝鑾鼻燈塔為重要歷史古蹟,其設置興築和臺灣近代歷史發展關係密切。
為了增進社會大眾對國家公園人文資產的了解,認識恆春半島重要的歷史事件、古蹟,進而欣賞其價值和特殊性,並且擴展文化傳承的層面,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墾管處) 在民國103年製作「墾丁國家公園歷史故事繪本套書」作為保育宣導、環境教育的教材。
《是誰偷走鵝鑾鼻燈塔》以活潑、幽默的風格筆法,引發學生的想像空間與啟發式教學,讓讀者在趣味的思考探索中,找尋歷史的脈絡,反思人物的歷史定位。
書本附錄附贈用來製作人物及燈塔的模型,並邀請大家化身第4位特派員,深入了解繪本裡面呈現的故事背景,進一步找尋藏在畫面裡面的細節和線索。
墾管處表示,透過繪本故事,並配合過去設計的環境教育活動與教材,希望讓恆春半島及臺灣的孩子能認識自己家鄉土地的歷史,也能珍惜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內容介紹
鵝鑾鼻燈塔著望天空,看著在他面前,開心拍照的人群,覺得好無聊啊! 頓時突發奇想有個主意…。
一隻紅尾伯勞,飛到鵝鑾鼻燈塔上方,本來鬆了一口氣,習慣性地放下腳,卻發現腳下的燈塔不見了。他趕緊告訴林投部長,部長進一步號召眾人找尋燈塔下落。
大家到各地找著,卻沒有結果。黃裳鳳蝶小秘書和其他3位特派員怎麼也想不透。那麼大的一座燈塔,怎麼會憑空消失了呢?
小秘書懷疑燈塔被偷了,此時在不遠處發現一張照片。照片裡是清朝軍隊興建燈塔的畫面,眾人議論紛紛,會是清朝軍隊偷的嗎? 清朝大將軍從照片裡跳出來,聲明燈塔是清廷建造,不可能偷走,日本人的嫌疑比較大。
突然,照片冒出一道白煙和一個人說道,我是西鄉從道,鼎鼎有名的日本大將軍。他表示沒有偷燈塔,而且原住民殺害琉球漂民引發的日清戰爭過後,清廷把燈塔燒了,也是由日本人重新修建。
接著,原住民大頭目出現了,說明當初跟日本人發生戰爭的緣由,乃因語言不通,還有文化上的差異,才會發生牡丹社事件。
林投部長表示認同,小秘書接著發想,該不會燈塔跑到琉球去了吧。他們拿出地圖,準備一探究竟。琉球人接待大家,解釋當年要不是因為這附近暗礁很多,來往的那些捕魚和朝貢的船隻容易觸礁,也不會誤闖原住民的土地。燈塔對大家來說,都很重要,怎麼會去偷呢?
羅發號商船船長也站出來補充,當年要是有燈塔的話,就不至於在中途遇到船難,糊里糊塗漂流到臺灣,一切悲劇也都不會發生了。
那麼,燈塔到哪裡去了呢? 大家赫然發現燈塔不曉得從哪又回來到原來位置上,滿身都是粉彩和花花綠綠的紙帶。
原來燈塔認為自己的存在並不重要,跑去參加春吶音樂節,無意中變成眾人注目的亮點,後來看到張貼的尋人啟事,才趕緊跑回來。他謝謝大家一起追溯燈塔的歷史和肯定他的重要性,以後不會亂跑了。
本書於墾丁國家公園官網有全文PDF可供下載 (https://bit.ly/3AJmPBc),提供民眾隨時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