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創作背景
《這首歌,唱給大海聽》詩謠繪本是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台江處) 跳脫框架,全新創作音樂詩謠,用音樂述說台江內海400年故事的作品。
台江處表示,台江國家公園數百年來經歷荷治、鄭氏、清領、日治時期的墾殖拓展,累積豐碩的文化資產及戰事遺跡。為讓民眾輕鬆認識台江的文化與歷史,因此起心動念,以歌謠形式出版《這首歌,唱給大海聽》的繪本,藉由琅琅上口詞曲,款款訴說這個關於大海、關於土地、關於人的故事。
繪本從不同角度,透過廖炳焜老師生動細膩輕鬆文筆、金鼎獎插畫家貓魚的溫暖童趣畫風及新銳音樂家呂鍾伶活潑曲風,總共創作了11首詩謠。
本書是詩謠,更是故事,看似首首自成一曲,實則藉由故事主人翁,唱出土地與人的深情連結,遊台江、看海湧、聽鳥仔唱歌,看螃蟹、馬鞍藤滿地爬……,用音樂串連想像,唱歌給大海聽。
內容介紹
爸爸帶伶伶遊台江,一早就在潟湖邊,看到招潮蟹在門口挖洞堆高樓。爸爸說:「堆得愈高愈能贏得招潮姑娘的芳心哦!」伶伶說:「哇!馬鞍藤吹著小喇叭,祝賀招潮蟹大哥娶新娘呢!」
爬過皚皚的鹽山,伶伶俯瞰一朵朵的白雲從水上飄過,幾隻水鳥長長的腳輕輕地踩過水面,紅紅的尖嘴正忙著搜捕濕地的小魚。爸爸不忘介紹:「這些『躼腳仔』就是『高翹鴴』啦!」
爸爸還指著一排樹林,說:「看!那就是阿嬤拿葉子包草粿的『黃槿』,它黃色的花還可以拿來煎蛋哟!黃槿是幫我們遮擋風沙的大英雄。」
爸爸走到樹下撿起一隻臺灣暗蟬的蟬蛻放在伶伶掌心。伶伶覺得惋惜:「現在是秋天了,不然,一定可以聽他們大聲歡唱呢!」
中午,爸爸和伶伶搭船遊過內海,回到漁港烤蚵仔,一下子就被一陣奇妙的聲音吸引。只見幾個老人家拿著水瓢舀起一瓢瓢的魚,倒進另一個桶子,嘴巴還念念有詞,像唱歌又像念詩。爸爸說:「當他們唱完了,魚苗有多少也算清楚了。」 伶伶驚呼 :「太厲害了!」
終於,伶伶和爸爸來到曾文溪口,看見一群黑面琵鷺在不遠的淺灘,有的忙抓魚;有的站立休息;有的飛上飛下好像在跳芭蕾。爸爸解釋:「古時候的曾文溪,像一條到處衝撞的『青盲蛇』,造成很多傷害;現在的曾文溪已經變成漂亮的風景畫。」
父女倆抵達鹿耳門溪岸時,正好一艘艘舢舨滿載著蚵仔返航,幾個釣客悠哉悠哉的在岸邊閒聊。爸爸站在習習的晚風中,感慨說:「真難想像400年前,鄭成功將千百艘戰船駛進了這美麗的港灣。」
日落時分,爸爸帶伶伶搭上膠筏穿過四草綠色隧道,正好目睹白鷺鷥歸巢,如雪花般降落在不遠處的紅樹林上。
「白鷺鷥天頂飛……」 伶伶忍不住唱起歌來。歌聲揚起,天空的雲彩也換好紅裝,準備迎接台江夜色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