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宅在家之餘,跟著國家公園的腳步,一同欣賞美麗純樸的東嶼坪嶼聚落,一起認識特殊的建築文化、宗教信仰!
「東嶼坪嶼」面積約48公頃,行政區域隸屬「望安鄉東坪村」。港口是漁船棲息的場所,房屋多為傳統閩式建築,從島上較為古老的建物中發現,最早先民登陸時的落腳處較接近港灣,現代建築則依序由南到北沿著山丘避風處逆向而行,村舍由密漸疏。
目前島上居民多集中於2山之間凹地西側,以方便互相照應。早期人口曾多達500多人,如今僅剩下10餘人,只能由古厝來懷想往日繁盛。
聚落中許多民宅旁都建有俗稱「宮仔」的小祠,為居民遇到家宅不順或疑似鬼魅時,移請入小祠祭拜。
位在東嶼坪嶼碼頭旁的「塔仔」,是貌似關公像的玄武岩,因長期受到海水與風化侵蝕,使得周圍岩石呈現土黃色。
由碼頭進入西南方的小社區,可以看到島上行政單位皆聚集在此,包括衛生室、派出所與海巡安檢所及東嶼坪嶼遊客中心,南側即為島上的信仰中心─池府王爺廟。
「王爺」是島上居民最主要的信仰,由該廟大殿所懸的匾額來看,推測嘉慶甲戌年(西元1814年)以前即已建廟。供奉蘇府、池府、蕭府王爺。
東嶼坪嶼每年有2次廟會,農曆6月16日的池府王爺誕辰及10月10日的蕭府王爺誕辰,每年農曆3月的媽祖誕辰前,廟方會舉行建醮及鎮符儀式。
東嶼坪嶼遊客中心前寬約500公尺的沙灘,這裡的沙灘由灘岩、沙、礫岩所組成,適合從事潮間帶觀察。
再往前走有一個形似青蛙蹲踞狀的「青蛙石」,當地人稱為「鐘座仔腳」,由再積性的火山碎屑岩所組成的露頭。
東嶼坪嶼中央有一道當地稱為「沙溝仔」的溝渠順著地勢向西流,居民在源頭與入海口各建1座石塔,分別是位於西海岸的「池府塔」(又稱虎塔)與東海岸的「金龍塔」,以鎮守溝首與溝尾,保護村莊地理風水以求平安。池府塔建於民國54年,為高約6公尺的葫蘆型水泥塔。
繼續往高地攀登,遠處即可望見綠草間的一抹紅暈,那便是與池府塔遙相對望的「金龍塔」。鄰近海灣的金龍塔,塔高約6公尺,塔身漆成醒目的紅色,四面鑲嵌有石碑,西面刻有橫式「金龍塔」字樣。
東嶼坪嶼因東北季風強勁,植栽難以存活,老祖先就地取材,以硓跍(石古)石或玄武岩疊砌防風牆,並於牆內種植農作蔬果,此防風牆俗稱「宅岸」、「圍仔」,或稱「菜宅」,是澎湖群島特有的農業文化地景。因取材容易,至今還存在極具規模的菜宅景觀。
目前許多菜宅因人口外移、疏於維護而倒塌,只有極少數保有完整外觀,屹立不搖地繼續使用著,此外還有設立「石牌祖」以供祭祀菜宅的特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