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國家公園


:::

古意樸實小鎮—歐厝聚落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電子書:大地上的居所」歐厝聚落 P111-P122

歐厝聚落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廖東坤攝)
歐厝聚落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廖東坤攝)

歐厝聚落,是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因地、因材制宜的彈性做法,表現了「經濟美學」的價值觀,為地方的重要特色。

歐厝位在金門島之西南隅,屬金城鎮珠沙里。宗祠之後是煙墩山,聚落居山面海,自古得農漁之利,族人經濟尚稱富裕。

金門歐陽氏來自江西。明嘉靖年間,開浯始祖文卿公自泉州出海捕魚,遇難幾乎葬身,幸經漂流至浯洲,乃捨筏登岸。

登陸處即今金門西南隅筏子鞍,歐陽文卿進村覓食,見薛厝坑(即今珠山聚落)住民不多,而此地風水甚佳,遂興墾殖念頭,加上海風不停,竹筏又被巨浪捲壞,欲歸不得,乃於煙墩山(以禦倭設烽火臺預警得名)之南搭蓋茅屋棲身。日久,歐陽文卿與薛厝坑長老女兒結婚,落地生根,為今之歐厝。

日本治理臺灣期間,由於日本人不願意臺灣人名字為4個字,與日人混淆,便於管理,加上歐陽複姓的「陽」字,犯了日本太陽旗的忌諱,故強迫歐陽姓氏乃為單姓「歐」。直到民國48年,由歐厝族人向政府申請恢復本姓,才得以更名。

歐厝面山靠海,井池點錯於聚落間。因地理形勢之故,村內耆老稱此聚落的風水為「獅頭龍尾穴」,用以呼應東北方金湯山、西邊山髻頂、南向前山小丘等山脈。

以庫池、后大潭為主的灌溉系統,支持了歐厝的農業發展,高粱、蔬菜、小米等是主要的作物。

上社的隘門群組,界定了共同生活空間並形成防禦效果;下社完整的一落四攑頭建築群,則表現了「梳式布局」的特徵,古意樸實,各異其趣。(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上社的隘門群組,界定了共同生活空間並形成防禦效果;下社完整的
一落四攑頭建築群,則表現了「梳式布局」的特徵,古意樸實,各異其趣。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聚落由橫貫中央的鄉道為界,北邊為上社,南面為下社。歐陽氏二房祖有二子:宗國公與宗茂公,為開基祖之孫,宗茂公後裔昌衍,聚居村南,遂稱其居為下鄉(下社),即下二房;而宗國公派遷居村北,與長房、三房、四房同住,統稱為頂鄉(上社),故稱上二房。

上社聚落以宗祠,愛華小學、歐陽鐘遠洋樓(現順天商店)、二落大厝祖群為主,聚落朝向大致向西,並築有許多隘門,界定了共同的空間領域。下社為下二房後代聚居,有庫池、后大潭、旱田和五顯廟,主要向西南,整齊一致的一落四攑頭民居建築組群,體現了血緣房份之梳式布局的特徵。

上社聚落中的2棟洋樓,其一為民國5年創建、7年竣工之歐陽鐘遠洋樓,俗稱「歐厝大樓」,為金門現存年代最早之洋樓。

民國34年,鄉僑創立了「私立金獅小學」,假歐陽大樓為校舍。國軍進駐金門之後,政府將其改名為「公立歐厝國民學校」,繼續上課。民國40年又改稱「沙鷗國校」;民國46年併校,遷址珠山。

歐陽鐘遠洋樓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歐陽鐘遠洋樓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另一棟洋樓則是民國49年,歐厝鄉僑歐陽毓章首度返鄉,有感學校借民房上課,侷促不便,乃倡建新校舍。由國軍部隊興建,並向新加坡鄉胞募資,於民國51年完工。學校以部隊師長名字作為校名,然因民國54年鄉鎮裁併,乃改為「愛華國小」。民國63年又因國小合併,改小名為「愛華分校」;但終究由於學生人數日漸減少,民國74年廢校,同水頭之金水分校,併入古城國小。

不過,開放觀光之後僑匯學校已改成「渤海山莊」(歐陽氏堂號為渤海衍派)作旅館使用,而目前旅館已經歇業。此處為聚落最高處,俯視全村,為歐厝重要的地標建築。

渤海山莊現況(原愛華國小)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渤海山莊現況(原愛華國小)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渤海山莊高處,可環視整個歐厝聚落(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渤海山莊高處,可環視整個歐厝聚落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歐陽宗祠為全村共同祭祀的祖厝,興建於清乾隆年間,已有200多年歷史,為一落式的建築,四周匡以圍牆。後背煙墩山,前有廟埕,仍留有石製旗竿座,格局簡單卻不失莊重。

歐陽宗祠(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歐陽宗祠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歐厝的宮廟為「五顯宮」,興建年代不詳,民國38年因軍需拆建,民國73年重建。五顯廟為金城鎮歐厝聚落居民之信仰中心,五顯廟之主要奉祀神祇為金王爺、貳府將軍、將軍爺、元帥爺與相王公。

五顯宮(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
五顯宮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蔡承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