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方四島包含望安鄉所轄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及其周邊島礁,即將成為海洋型國家公園推動網絡之一,其海洋資源、珊瑚礁生態、玄武岩地質景觀及傳統聚落建築等各項條件,皆具備發展生態遊憩及環境教育體驗,並建構為海洋資源種原庫之潛力。
其中東嶼坪嶼在望安島南方稍東,兩島相距約10海浬,海底珊瑚景觀繽紛多樣,保留以玄武岩及珊瑚礁岩建造的澎湖厝、菜宅以及繁盛時期的洋樓建築。
塔仔
貌似關公像的玄武岩位在東嶼坪嶼碼頭旁,因長期受到海水與風化侵蝕,使得周圍岩石呈現土黃色。由一旁道路抬頭仰望塔仔,其背部與碼頭相連,正面底部探伸入海,其形勢樣貌彷彿一尊側坐的關公像,正氣凜然地望海護衛著東嶼坪嶼。
陸連島
東嶼坪嶼南方海岸可以看見當地稱為「四仔角」的陸連島,陸連島是指分離的陸塊或島嶼,因沉積物堆積而與大島相連。陸連島其中一側為廣闊的海蝕平台,平台上佈滿野蚵等潮間帶生物,陸連島與海蝕平台都是退潮時才會露出。
青蛙石
形似青蛙蹲踞狀的「青蛙石」,由玄武岩集塊岩所組成,為早期火山活動時岩漿與火山灰從地底噴發後冷卻的地質景觀。其柱狀形狀較小,比板狀較為明顯,雖然外表受風化而變成黃土色,但其內層仍為黝黑且緻密。
玄武岩節理景觀
東嶼坪嶼後山(東、北岸)可見到海蝕溝、海蝕洞、海蝕柱等多樣的地質景觀。以金龍塔為中心,左側的海蝕拱門是玄武岩歷經侵蝕形成的特殊地質景觀;金龍塔向海望去,可見一海蝕溝地形,火山凝灰岩層的兩側玄武岩向外突出,中間凹陷陡降形成「小海灣」,海灣右側的玄武岩,因岩漿噴發冷卻時間不同而有柱狀及板狀兩種節理,其下岩層呈南北走向,岩脈延伸入海,底下則為火山角礫岩層。
東嶼坪嶼聚落
東嶼坪嶼的地形和聚落發展可將整個島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南區、中區和北區,房屋多為傳統閩式建築,港口是漁船棲息的場所,從島上較為古老的建物中發現,最早先民登陸時的落腳處較接近港灣,而現代建築則依序由南到北沿著山丘避風處逆向而行,村舍由密漸疏。目前島上居民多集中於兩山之間凹地西側,以方便互相照應。早期人口曾多達500多人,如今僅剩下10餘人,只能由古厝來懷想往日繁盛。
聚落中許多民宅旁都建有俗稱「宮仔」的小祠,為居民遇到家宅不順或疑似鬼魅時,移請入小祠祭拜。早期村民出海捕魚前,亦會前來祭拜以祈求出海平安且豐收滿載。
梯田與菜宅
東嶼坪嶼南北兩陸塊中間,可以看到壯觀的梯田景觀。澎湖由於一直以來都有強勁的東北季風,因此為了讓脆弱的農作物在冬天裡還能照常順利生長,維持作物的生生不息,便有了「菜宅」的出現。菜宅雖因人口流失而佈滿雜草,然而斑駁的遺跡,卻是昔日農耕的最佳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