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台灣水鹿

台灣水鹿

水鹿受到狩獵壓力和棲息地的破壞,使得中大型哺乳動物的分布越來越侷限在高山地區,目前水鹿基礎生態的研究仍嫌不足,而台灣山區地形險峻,山區野生動物的調查相當困難,可能增加經營管理的難度。

台灣水鹿 (國家公園署提供)

台灣水鹿  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分類:鹿科Cervidae

分類定位:台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保育類

形態特徵:

體長約210~240公分,尾長約15~30公分,雄鹿肩高可達1.2公尺,雌鹿體型較小。毛色為棕褐色,夏季毛色較鮮亮,冬季毛色較暗淡,成鹿身上沒有斑點,而幼鹿身上仍有些許的斑點。尾臀部沒有臀斑,尾巴的毛較長,牠的尾巴在鹿科動物中算是較長。雄鹿會長鹿角,雌鹿則無。

生物習性:

水鹿是一種很能適應崎嶇山地的動物,堅硬的蹄甲,長而有力的四肢,可在陡峭溪谷中來去自如。

台灣水鹿通常以晨昏為主要活動時間,水鹿經常單獨行動,雌鹿與幼鹿也常會組成2 ~ 4隻的小社群,偶爾也有雄鹿的單身漢群,社群的組成也可能與季節有關,例如每年9 ~ 11月發情期常可看到雄鹿與雌鹿共同行動。

水鹿是台灣食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的體型高度往往決定了牠們取食植物的種類。水鹿多半吃食及肩高度的植物,牠們吃的樹葉比草多,尤其是攝食森林下層的灌木。

棲所分布:

水鹿分布的海拔高度,從清朝時的300公尺提高到目前的2000公尺以上,多半沿著高山溪谷分布。目前雪霸、太魯閣、玉山國家公園、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和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都可發現水鹿。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水鹿受到狩獵壓力和棲息地的破壞,使得中大型哺乳動物的分布越來越侷限在高山地區,目前水鹿基礎生態的研究仍嫌不足,而台灣山區地形險峻,山區野生動物的調查相當困難,可能增加經營管理的難度。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97年曾針對水鹿棲地進行研究,深入探討水鹿的分布情形、相對豐度、棲地環境的偏好、環境因子與棲地選擇之關聯、及人為干擾對其分布與行為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南湖山區及其鄰近山區、耳無溪流域、奇萊山區與磐石山區均有穩定水鹿族群。草坡與溪流環境最常發現水鹿痕跡,而草坡與針葉林交界的地區也是水鹿經常使用的環境。評估狩獵壓力與遊憩壓力結果推測,水鹿主要分布在狩獵壓力低的地區,而遊憩壓力可能影響了水鹿對人類之行為反應,但對水鹿分布之影響不如狩獵壓力之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