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勝在台灣是屬於過境鳥類,每年四月左右,正是牠們自度冬地北返,經過台灣附近的時期,並棲息於海岸溼地區,也只有這段時間才有機會看到牠們。但在金門是屬於留鳥的,一整年也可以看得見。 |
戴勝 Upupa epops
科 名:戴勝科
形態特徵:
戴勝的頭、頸、胸、上背和翼上覆羽呈黃褐色。冠羽明顯,同為黃褐色,但末端黑色。嘴黑色,長而下彎。屬日行性留鳥,成鳥約長27~29公分。
棲所生態:
戴勝常見於金門國家公園開闊的園地,或郊野的樹木上活動,尋覓昆蟲為食,雖然牠們在地上奔跑快速,但飛翔卻不快,飛行呈波浪狀。喜歡捕食蠅、蜘蛛、蝗蟲、蚯蚓,或蜥蜴等小動物。
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在金門,戴勝使用的巢洞全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洞穴,,像屋脊、屋頂、河堤的破洞、岩洞或農舍裡肥料堆的縫隙,地板下的縫隙或地上陰暗的角落等,都是牠們營巢的地方,戴勝繁殖的巢洞通常會持續地被利用。
地理分布:
戴勝在台灣是屬於過境鳥類,每年四月左右,正是牠們自度冬地北返,經過台灣附近的時期,並棲息於海岸溼地區,也只有這段時間才有機會看到牠們。但在金門是屬於留鳥的,一整年也可以看得見。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金門鄰近中國大陸,且位於東亞鳥類遷移的路徑上,使得金門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其中包括許多在臺灣難得一見的鳥類。在這些鳥類中,以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的鳥類最具有地方特色,許多種類在國內只有在金門地區才容易看到。例如其中的栗喉蜂虎(Merops superciliosus)全國僅在金門可以發現,斑翡翠(Ceryle rudis)、蒼翡翠(Halcyon smymensis)及戴勝(Upupa epops)等在金門地區普遍易見,而在臺灣本島則數量稀少。這類鳥類或因羽色亮麗且型態奇特,或因數量眾多、生活習性特殊、與人類生活空間重疊等因素,使得他們成為金門地區最吸引人的自然資源之一。
自2007.12,金門佛法僧目鳥類調查(三)研究發現戴勝巢位之分布與房舍面積及道路面積呈正相關,而和林地面積有負相關,推測可能是因為在房舍或道路附近,人類的活動產生了各類洞穴可供戴勝使用,但樹林區中缺少可形成樹洞的大樹,所以反而少有戴勝繁殖。未來應加強監測金門的環境變化,密切注意金門的快速開發行為對自然景觀的衝擊,和對包括戴勝在內的動、植物可能產生的影響。
雖然2006年繁殖出的幼鳥之雌雄性別比例為1:0.56,2007年的幼鳥之性別比例並沒有明顯偏離1:1。微衛星基因座的多型性測試顯示,在七組基因座中有四個基因座呈現同型結合子過多的現象,可能是由於近親交配所導致。親子鑑定的結果發現,兩年中共有9%的子代是親鳥「偶外交配」所生的。非繁殖季的戴勝族群之遺傳多樣性較繁殖季的族群高,推測應包括了在金門過境的候鳥。因此委託單位建議未來應加強進行戴勝的遺傳監測,每隔五年收集一批繁殖戴勝的遺傳樣本,比較其遺傳多樣性的變化,除可估算其有效族群量外,也可以監測其遺傳多樣性的變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