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石鷸為遷移性候鳥,但於東砂島幾乎全年可見,常出現於沼澤、海岸、沙岸等地,主要分布於海拔分布於0至50公尺的地方;其為全球廣泛分布的水鳥,夏季在西伯利亞及北極圈帶進行繁殖,冬季南遷,最遠可飛到南半球的澳洲越冬。
翻石鷸 Ruddy Turnstone
科名:鷸科
俗名:鶇鷸、猿濱鷸、京女鷸、京條鷸
形態特徵:
翻石鷸體長約24公分,雄鳥的頭頂呈現灰色,黑色的嘴部較短,且略向上翹,臉部、頸側、前胸部皆為黑色,背面非繁殖期羽色為黯淡褐色,並有黑、白色斑,腳為橘黃色;雌鳥和雄鳥外型類似,但背部為暗磚紅色。
生物習性:
東沙島每年冬季都有許多翻石鷸棲息越冬,春、秋兩季過境期間也多有紀錄,數量最多的時候約有 400隻到 500隻,而夏季亦有一些翻石鷸的族群逗留在島上,經常在東沙島的海灘上翻開石堆或海草堆尋找食物,主要食物為軟體動物、昆蟲、蟹及小魚。
棲地分佈:
翻石鷸為遷移性候鳥,但於東砂島幾乎全年可見,常出現於沼澤、海岸、沙岸等地,主要分布於海拔分布於0至50公尺的地方;其為全球廣泛分布的水鳥,夏季在西伯利亞及北極圈帶進行繁殖,冬季南遷,最遠可飛到南半球的澳洲越冬。
保育現況: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與高雄市野鳥學會的保育研究人員於99年5月2日發現了一隻飛越了 7,000公里以上的翻石鷸,牠的右腳繫著代表南澳的橘色足旗上並有『CMC』之編號,左腳繫著地理紀錄器 (Geolocator),從澳洲的維多利亞( Victoria)來到東沙島!透過管道詢問澳洲研究單位,原來這隻『CMC』翻石鷸是99年 4月 16日於維多利亞(Victoria)所繫放,短短16天的時間內已飛到東沙島,澳洲方面除了在牠的右腳脛部繫上代表該地區的橘色編碼旗之外,同時也運用了最新的地理紀錄器記錄這隻翻石鷸遷徙路徑的航跡,如果今年秋天牠又回到澳洲,幸運地被捕捉後,將可望解開翻石鷸過境東沙島遷移路線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