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赤蛙 Rana longicrus
科名:赤蛙科
俗名:長腳蛙、棕蛙
保育等級:一般
形態特徵:
長腳赤蛙成蛙體型屬於中型,最大身長約6公分,表面呈現紅棕色,鼓膜周圍的菱形斑紋明顯可見,背部有八字形黑斑,並且具有背部的側褶。後腳全長為體長兩倍因而得名。蝌蚪時期外表為褐色,身體與尾部的連接處有一對深色的斑點。
生物習性:
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內的淺潭、水邊、水塘、草澤或草地。以靜水區域為產卵場所,卵成團狀聚集。蝌蚪以藻類、落葉為主食,成蛙以小型無脊椎動物或昆蟲為主食。
棲地分布:
區域性分布,多棲息於北部與中西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區。以冬季為主要出沒季節。農地、草原、森林的鄰水區域皆可以發現其蹤跡。
保育現況:
由於長腳赤蛙屬於兩棲類,其生活環境與棲地的水源水質優劣,影響長腳赤蛙的生存,應多加監測與進行保護。
【參考資料】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臺
臺灣大百科全書
臺灣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