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金門小小公民科學家,以大自然為師,與青蛙為伍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洪佳如
圖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在家也能當公民科學家

夏日蛙鳴,對許多金門人來說是童年難以忘懷的回憶,由於早年為戰地的緣故,使得金門生態環境受到良好保護。然而,隨著時代更迭與變遷,在金門,兩棲類正面臨著棲息地的消逝、破碎與喪失的危機。昔日震耳欲聾的蛙鳴聲不再,兩棲類族群明顯衰退。

民眾透過參與式操作更加了解金門地區青蛙生態,今109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金管處),委由國立東華大學楊懿如教授研究團隊,於7月18日(星期六)舉辦「2020金門國家公園蛙類親子公民科學家活動」,期盼透過公民科學活動的推廣,吸引當地人在住家附近就近觀察、收集數據,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公民科學家精神,一同守護金門兩棲類的未來。

金管處委由國立東華大學楊懿如教授研究團隊,舉辦「2020金門國家公園蛙類親子公民科學家活動」,期盼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公民科學家精神,一同守護金門兩棲類的未來(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金管處委由國立東華大學楊懿如教授研究團隊,
舉辦「2020金門國家公園蛙類親子公民科學家活動」,
期盼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公民科學家精神,
一同守護金門兩棲類的未來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公民科學家的由來與演變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自數百年前,當時的農夫為抵抗家禽、家畜與農作物的病蟲害,彼此之間交流知識與技術,後來演變成鳥類與蝴蝶等業餘愛好者訊息互通,也屬於一種公民科學交流。最廣為人知的一場公民科學活動為1900年的聖誕節,由鳥類學家法蘭克‧查普曼(Frank Chapman)所發起新的聖誕節傳統─聖誕節鳥類調查(Christmas Bird Census),調查行動自1900年始,至今從未間斷,每年估計超過6萬人參加,龐大且長久累積的研究數據,成為最有力的資料庫,進一步影響國家保育政策。

 兩棲類:環境重要指標之一

楊懿如教授研究團隊自2003年始,在臺灣各地積極培訓兩棲類志工協助調查,積極培育在地觀測人才,及時掌握生態現狀,在培訓志工過程中,同時推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尤其兩棲類對環境因子的變化相當敏感,屬於重要的環境指標,持續調查與監測兩棲類的族群變化,為當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楊教授在與金門當地民眾聊天的過程中,時常會聽到居民表示「青蛙?小時候,青蛙到處都有哇!」可見青蛙對金門人來說,就像好朋友一般的存在,在經過實際觀察後,楊教授更進一步發現,金門蛙類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量實為可觀,有其研究的必要性,相當適合長期觀察。

楊教授觀察後發現金門蛙類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量實為可觀,有其研究的必要性,相當適合長期觀察。本圖為黑眶蟾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楊教授觀察後發現金門蛙類的種類雖然不多,
但數量實為可觀,有其研究的必要性,
相當適合長期觀察。本圖為黑眶蟾蜍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以大自然為師,與青蛙為伍

金管處為了喚醒金門民眾對兩棲類的關心,與研究團隊策畫、舉辦「2020金門國家公園蛙類親子公民科學家活動」期許暑假時間親子一齊共學,活動甫推出,立即獲得民眾的熱烈迴響。活動一開場,楊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金門保育與兩棲類現況,搭配闖關遊戲化的方式,以動靜兼具的安排,引導親子認識金門蛙類現況。

課程設計中最特別莫過於,隸屬於臺灣兩棲保育志工團「南港可樂蛙」自願遠赴金門分享,不藏私的現身說法,分享多年來以大自然為師,與青蛙為伍的珍貴經驗談,是一場由資深志工輔導新進志工的分享會。

活動開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金門保育與兩棲類現況(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開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
介紹金門保育與兩棲類現況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兩棲保育志工團「南港可樂蛙」遠赴金門分享,分享多年來與青蛙為伍的珍貴經驗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兩棲保育志工團「南港可樂蛙」遠赴金門分享,
分享多年來與青蛙為伍的珍貴經驗談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搭配闖關遊戲,引導親子認識金門蛙類現況(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搭配闖關遊戲,引導親子認識金門蛙類現況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圖鑑科技輔助,觀察更精準

夜間則進行實地調查操作,每一組家庭搭配一套貓頭鷹出版社研發臺灣蛙類圖鑑APP,此APP能與圖鑑電子書連動,讓親子在圖鑑的輔助之下,快速掌握蛙種,透過APP參與式的操作體驗,讓學員更容易瞭解環境監測的科學研究計畫的精髓,同時透過將符合規格的數據,回傳至系統的體驗操作,期許培養監測、定期調查並回報公民科學家的能力。

活動落幕後,有意持續參與行動的夥伴們,還能夠參與由楊懿如教授研究團隊輔導成調查小隊「金門國家公園兩棲爬行動物調查」計畫,一同加入每年5到10月,每月一次的夜觀調查行列,持續蒐集相關資料。

臺灣蛙類圖鑑APP封面(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蛙類圖鑑APP封面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此APP提供直覺、科別、關鍵字等搜尋方式,讓民眾實地觀察時能快速掌握蛙種(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此APP提供直覺、科別、關鍵字等搜尋方式,
讓民眾實地觀察時能快速掌握蛙種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透過APP參與式的操作體驗,期許培養監測、定期調查並回報公民科學家的能力(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透過APP參與式的操作體驗,期許培養監測、
定期調查並回報公民科學家的能力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做好保育就是為下一代著想

在一次訪談中,楊懿如教授曾經提及「能否打從心底被觸動是很重要的,唯有被觸動,才能產生更多力量。」每當我們在談論生態保育時,說的往往是「為下一代著想」的這件事,即使昔日蛙鳴合奏曲的盛況不再,但行動永遠不嫌遲,金管處期許藉由公民科學家活動的推廣,讓更多民眾瞭解兩棲類對環境的重要性,讓改變,就從此刻開始!

金管處期許藉由公民科學家活動的推廣,讓更多民眾瞭解兩棲類對環境的重要性(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金管處期許藉由公民科學家活動的推廣,
讓更多民眾瞭解兩棲類對環境的重要性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