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藍海波光-潮間尋精靈:今夏最「潮」的一堂自然課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洪佳如
圖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臺灣四面環海,有著豐饒、綺麗的海洋資源與豐富的地形特色,近5年來,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積極推行「藍海波光-潮間尋精靈」活動,自活動開辦以來,每年吸引多組親子踴躍報名,獲得民眾熱烈的反應與迴響。今(109)年度時逢暑假期間,墾管處於8月28日(五)及9月26日(六)舉辦2梯次活動,希望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設計,讓民眾在假期時間,全家大小一齊親近海洋。

潮間帶是海陸交接的地帶,隨著海水的漲退起伏,時而露出時而隱沒,且孕育著許多抗高鹽與抗高溫如忍者般地堅毅的海洋生物。在墾丁海域的後壁湖有著寬廣珊瑚礁海蝕平臺,而海膽、海葵、海蛞蝓與海星及螺貝類等珊瑚礁生物,因而在此處共生共存。在專業的生態導覽人員帶領之下,這裡是一個極佳觀察海洋生態的好去處,也是此次「藍海波光-潮間尋精靈」活動的主要走踏範圍。

墾丁海域的後壁湖有著寬廣珊瑚礁海蝕平臺,是一個極佳觀察海洋生態的好去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墾丁海域的後壁湖有著寬廣珊瑚礁海蝕平臺,
是一個極佳觀察海洋生態的好去處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認識海洋生態動靜皆宜

活動當日,先由導覽人員在室內教室以簡報、影片搭配專屬海洋教案,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講解潮汐自然科學現象,增進對海洋的認識,並且邀請參與人員扮演太陽、地球、月亮,生動感受潮水受到月亮、太陽引力作用與地球自轉影響的過程。結束40分鐘的室內課程後,戶外課程則是以實地走訪,認識潮間帶生態與海洋生物。

以潮間帶生態環境做為棲息地的生物們,在一天當中,受潮汐影響,大部分每天會有2次被海水淹沒,2次暴露在空氣中,牠們必須適應水溫與鹽度的劇烈的變化,具有強韌的生命力與保護機制。潮間帶大致可分層,分為低(下)、中、高(上)潮帶與飛沫帶,其中飛沫帶、高潮帶,往往長時間暴露在陽光底下,飛沫帶僅少數藤壺及玉黍螺等螺類生物生存。

螺貝類身上凹凸不平的紋路,可以避免陽光直射,身上的口蓋還能夠留住水分,即使螺貝類自然死亡,牠們的殼則可延續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能夠成為寄居蟹的家。如果遊客隨意取走牠們,那麼生態的需求將會因人類干擾而失去自然的平衡,在透過解說人員的詳細說明,可以讓參與者更瞭解愛護潮間帶的重要性。

活動當日,先由導覽人員在室內教室以簡報、影片搭配專屬海洋教案,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講解潮汐自然科學現象(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當日,先由導覽人員在室內教室以簡報、影片
搭配專屬海洋教案,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講解潮汐自然科學現象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戶外課程以實地走訪,認識潮間帶生態與海洋生物(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戶外課程以實地走訪,認識潮間帶生態與海洋生物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潮間帶內觀察到的生物,圖左為血紅六鰓海蛞蝓,圖右為饅頭海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潮間帶內觀察到的生物,圖左為血紅六鰓海蛞蝓,圖右為饅頭海星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守護海洋,不分你我與年齡

當日活動尾聲,墾管處安排30分鐘的淨灘行程,並分發手套與相關工具給參與人員,墾管處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在蔚藍天空與大海相互照映之下撿拾垃圾,喚醒眾人環保減塑意識,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習慣,並且呼籲大家避免在潮間帶進行不當遊憩,例如曾有遊客在海邊玩水球,退潮後,破掉的塑膠殘留在礁石上,此舉將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問題。

活動尾聲由墾管處安排30分鐘的淨灘行程,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喚醒眾人環保減塑意識(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活動尾聲由墾管處安排30分鐘的淨灘行程,
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喚醒眾人環保減塑意識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淨灘後,眾人合力將垃圾分類,分辨可以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物品種類(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淨灘後,眾人合力將垃圾分類,
分辨可以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物品種類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墾管處企盼透過長年推行「藍海波光-潮間尋精靈」活動,能夠讓大小朋友更加認識潮間帶,及推廣墾丁國家公園海洋保育生態的重要使命。

無法參與此活動的國人,可以透過童書閱讀,引導孩子瞭解潮間帶生態。《潮間帶大作戰》一書為國內創作者罕見以潮間帶生物─「海兔」作為主角的圖文橋樑書,透過親子共讀時光,汲取海洋保育知識,人類對海洋的影響無所不在,守護海洋生態不分年齡,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透過一己之力,共同愛護珍貴的海洋!

《潮間帶大作戰》一書為國內創作者罕見以潮間帶生物「海兔」作為主角的圖文橋樑書,透過親子共讀時光,汲取海洋保育知識
(國家公園編輯小組提供,洪佳如攝)
《潮間帶大作戰》一書為國內創作者罕見以潮間帶生物「海兔」
作為主角的圖文橋樑書,透過親子共讀時光,汲取海洋保育知識
(國家公園編輯小組提供,洪佳如攝)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