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許萓琁
資料提供: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何謂自然(森林)療癒
你有多久沒站在森林溪流旁,豎耳聆聽潺潺水聲及樹頂枝頭的蟲鳴鳥叫,閉眼享受微風吹拂髮梢的清涼感受,頓時讓心裡放下了沉重的負擔。
臺灣本島超過6成面積被森林覆蓋,且島嶼呈現狹長狀,這使得無論從何處出發,只要1-2小時車程,便能享受蒼鬱森林、湛藍海岸、峽谷山脈等自然景致,非常具有發展自然(森林)療癒的良好條件。
而所謂的「自然(森林)療癒」是在有完善規劃的森林環境中,透過嚮導的解說,運用身體感官體驗,並使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無論是單純漫步森林間,或是由專業訓練人員針對特定對象需求所規劃出特定的森林活動,皆屬於自然(森林)療癒的範疇。
國家公園場域內的自然(森林)療癒活動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年持續進行自然(森林)療癒活動,引領眾人欣賞獨特的風景及生態、聆聽蟲鳴鳥叫及風吹過林間的聲音、觸摸樹葉或樹幹的質感、嗅聞森林的香氣,最終以品嚐在地有機蔬果結束,充分感受到原始森林的魅力,成為跟大自然親密共處的好朋友。
陽明山國家公園近期更被以關注保護世界各地國家公園、都會公園以及人類社區中的「自然寧靜」(Nature Quiet)為使命的非營利--國際寧靜公園(QPI, Quiet Parks International),受邀於109年6月5日成為全世界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並將陽明山夢幻湖步道,設為陽明山內第一條「寂靜山徑」。未來將以夢幻湖做為保護自然聲景的示範據點,邀請陽明山周圍國中小學教師參與,讓聆聽自然聲景成為學生的戶外學習項目之一。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亦於107年三代同遊國家公園系列活動,策畫了讓國人在塔塔加森林步道裡,以簡易瑜珈舒展身心,緊接著牽手環繞擁抱大樹,步行認識高海拔動植物生態,以及運用自然素材製作Q版臺灣獼猴等活動,讓人從大自然環境中充分滋養身心,在愉悅氣氛中進一步凝聚家族感情。
運用科學儀器探討自然(森林)療癒效果
近年探討大自然與健康關係的研究愈來愈多,包括聯合國發表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一共列出17項核心目標,其中第3項為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近年來政府單位陸續投入資源,讓各年齡層的國人,適當接觸自然環境,促進身心健康狀態,正是實現目標的方法之一。
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黃琴扉教授研究團隊曾以墾丁國家公園自然環境為研究範圍,透過腦神經科學儀器,探討一般民眾欣賞墾丁的山與海之後,大腦是否感受到放鬆。
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在欣賞墾丁的山與海之後,腦波數據均顯示出大腦呈現放鬆狀態。此研究透過科學證據,直接證實了墾丁國家公園的山林與海岸環境,對於降低人們的壓力有顯著正向成效。
今(110)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更進一步攜手社區夥伴及解說志工,以「體驗自然、山海療癒」的原則進行活動設計,將自然(森林)療癒活動融入於「與國家公園有約」系列活動。在活動開始前及結束後,研究團隊皆使用腦波儀測試腦波,檢驗參與活動是否達到放鬆身心、舒壓解憂的效果,並持續記錄追蹤。
山海療癒活動能夠包容所有人
自110年1月至8月,墾管處每月推出不同主題的山海療癒活動。1-2月先漫步於龜山森林,再於後灣海邊觀想靜思、4月將前往社頂自然公園,來場秘境之旅、5月在港口吊橋草地欣賞特殊風光、6月結合社區解說員,步行至九棚鼻頭草原登高望海、7月回到後灣划獨木舟並於微光草原野餐、8月則在梅花鹿復育區尋覓鹿蹤。
近年來,內政部營建署鼓勵親子家庭或三代同堂家庭一起來國家公園呼吸新鮮空氣,藉由接觸大自然來舒緩身心,墾管處發現的確有許多退休銀髮族、青少年及學齡前幼童會一同前來。
儘管進行自然(森林)療癒活動當下,不是每位成員都有辦法投入其中,如年幼孩童可能無法專注聽講或依指示觀察自然聲響,而逕自在旁邊沙灘玩沙。但正因為國家公園的自然場域包容性極大,能同時容納所有人。因此無論是否從事同一項活動,都會加強個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繫。
墾管處希望國人多利用墾丁國家公園交通便利、景點易於抵達的特性,在自然(森林)療癒活動中學習如何放鬆身心的方式,返家後能自行施作,常保內在舒適安寧,並歡迎經常前來國家公園體會墾丁另一個寧靜放鬆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