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圖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光輝10月迎接國慶鳥到來
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臺灣為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基地,每年有數百種的鳥類會到訪,或者為「候鳥」停留數月,又或者為「過境鳥」做短暫的停留後,繼續前往其度冬地或繁殖地。
根據以往的紀錄,臺灣「過境鳥」約有100多種。在進入秋冬的時序,9月赤腹鷹、紅尾伯勞等鳥種過境後,緊接著在每年10月國慶日前後到達過境高峰的「國慶鳥」──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接力過境,也讓這個時期恆春半島的天空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灰面鵟鷹又稱灰面鷲,屬於完全遷移性猛禽,也是亞洲重要遷移性鳥種。其主要食物為蛙類、小蛇、大型昆蟲、爬蟲類等動物,每逢秋季,灰面鵟鷹為尋覓更豐沛的食物資源,因此年復一年地由東北亞遷徙至東南亞度冬,同時對於物種的存續也是一等一的大事。
當時序入秋,生活於東北亞的灰面鵟鷹開始往東南亞遷徙,每年10月數以萬計地過境臺灣時,在中部塔塔加地區及南部的恆春半島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屏東縣滿州鄉擁有大片低海拔原始林,屬於猛禽休息與覓食的絕佳場域,其中里德橋更是國內知名賞鷹熱點。
琅嶠鷹季行之有年,熱情不減
近年來,墾丁賞鷹活動更是國內外賞鳥人士關注的焦點活動,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嬌客,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每年策畫精彩多元活動,琅嶠鷹季舉辦20餘年來,以實際行動喚起民眾關心自然生態。
今(110)年度活動名稱取名為「2021琅嶠鷹季@滿州」,活動內容包含:「鷹為有你」特展、地景裝置藝術及定點賞鷹解說服務等,並與屏東野鳥學會合辦「護野鳥反獵鷹-灰面鵟鷹生態保育繪畫比賽」等項目,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活動採滾動式調整,但民眾參與熱情不減,為整體活動溫暖加分。
墾管處於鷹季期間皆會安排定點賞鷹解說服務,一般而言9月至10月中旬的週六日及國定假日,早上07:00~10:00 於社頂自然公園凌宵亭,解說猛禽棲息一晚,準備啟程出海的「起鷹」現象,下午15:30~17:30於滿州山頂橋周遭,解說猛禽當天剛抵達恆春半島,正在找尋夜晚棲地的「落鷹」場景。
鷹為有你,愛相隨
此次「鷹為有你」特展有相當豐富的裝置藝術,內容有墾管處於109年度邀請藝術家林俐貞製作的大型鷹形戶外藝術裝置,並誠摯邀請文健站的在地耆老與孩子共同參與,促成別富意義的環境對話,在傾聽與互動之間,傳承珍貴生命故事。
由於灰面鵟鷹天生鍾愛停歇於制高點,當牠棲身枝頭,身影相當明顯。早年物資匱乏,民眾認為其肉質具滋養效果,加上可製成標本提供外銷,於是當時灰面鵟鷹於夜間歇息常有被箭或槍射殺等威脅,遭遇嚴重獵捕及出售圖利的險境。當時民間更有一句俗諺「南路鷹,一萬死九千」形容其困境,隨著墾丁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成立與施行,以及國內外保育人士奔走之下,近年灰面鵟鷹保育成績有目共睹。
灰面鵟鷹目前被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2中的物種(CITES Appendix II),表示雖然在全球範圍下,並沒有面臨立即的滅絕風險,但是需要控管其國際交易行為,而國內則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第2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因為猛禽類往往處於生態系食物鏈中較高消費者的位置,對於維持生態系的穩定及平衡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腳色,因此各種猛禽的族群狀況,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焦點。
在「鷹為有你」特展活動展出期間,參觀過程中,阿嬤們不說灰面鵟鷹有多大,而是問「這隻鳥有幾斤重?」這是因為,在她們的生命歷程中,的確有這一段歷史。如今,物換星移,保育意識深植在心中,透過舉辦寫生等環境教育活動,以及寓教於樂的遊戲方式進入校園內,引導學子了解候鳥生態習性,昔日拔毛煮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顆發自內心的保育行動,保育灰面鵟鷹逐漸成為年輕一代與老一輩的共識,深刻了解保持棲地生態和食源對生物的重要性,以行動誠摯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
藝術之美,喚醒保育共鳴
本次「2021琅嶠鷹季@滿州」不僅有藝術特展,還有別富特色的特色生物地景裝置藝術設於社頂自然公園入口草地可供民眾參覽。墾管處邀請在地藝術家王明堂及李恆茂老師等團隊,以園區特色生物作為創作素材,用心搭配臺南長榮大學永續學程之「草莽鷹雄」、「風迴鹿轉」、「蝸目相看」、「錦上添蛙」及「千里鷹緣一線牽」等15組作品組成牧草迷宮,具有在地特色以及永續環保精神的創作精神,活動現場還有由滿州國中師生用心製作的大型壁畫「風起」,供民眾現場拍照及打卡,期盼透過藝術之美,喚起人們對生態保育的共鳴。
千里鷹緣一線牽
此外,此次墾管處更與臺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南長榮大學合作,促成民間與校園的3方合作,合作契機均源自於一顆愛護自然、友善大地的心。此次活動由臺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動提議,將109年鷹季活動旗幟,用心製成實用提袋及背包,落實永續環保精神,減輕大地負擔。
不僅民間鼎力幫忙,學院也給予大力支持,由於長榮大學與日本宮古島交流密切,宮古島為灰面鵟鷹過境場域之一,並且把牠命為市鳥,以此為契機,長榮大學主動牽起墾管處及日本宮古島市政府之間的緣分,透過共同參與去年度「臺日鷹緣會:千里鷹緣一線牽」,埋下3方合作的種子,一齊為保育灰面鵟鷹貢獻一分心力。
今(110)年度,長榮大學與墾管處共同簽署「猛禽遷徙資訊系統與灰面鵟鷹環境教育推廣合作協議書」,致力推廣生態保育與遷徙路徑測報技術之應用環境教育。日本於今年10月16、17兩日舉行灰面鵟鷹國際研討會,墾管處與會場連線對談,相信此次活動有助於提升臺灣於國際保育研究地位,未來更將跟隨灰面鵟鷹的遷徙路線,串起日本、臺灣、菲律賓3方的交流,彼此不分國籍,共同為生態保育而努力。
鷹越麟趾
民眾若想要一睹灰面鵟鷹丰采,除了墾丁國家公園之外,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遊憩區周邊一樣可以欣賞牠們的風采。雖然在這裡,灰面鵟鷹的過境數量並不及墾丁所見的那麼多,但是因地理條件緣故,民眾可以近距離以肉眼觀察得到翱翔於天際的姿態。
而當成群灰面鵟鷹乘著上升氣流,不斷盤旋自然形成「鷹球」、「鷹柱」等美麗壯觀的景象,更被視為「賞鷹重要潛力點」。根據近年的紀錄,灰面鵟鷹以園區週邊的「自忠」數量最多,而園區內海拔約2,900公尺的麟趾山周邊賞鷹視野狀況最佳。
發揮公民科學家精神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玉管處)先前於民國98-100年展開塔塔加秋過境猛禽3年期調查計畫累積豐碩成果,去(109)年度計畫再度啟動,進行有系統之秋過境猛禽數量調查。同時推動與特生中心合作,將調查紀錄提供於「臺灣猛禽回報系統」,也將部分塔塔加地區的觀察資料分享至過境猛禽回報的公民科學社團「嘯鷹報報」。
玉管處希望讓更多鳥友認識「臺灣猛禽回報系統」,共同發揮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ce)精神,一齊將珍貴資料上傳,持續累積資料,紀錄遷徙路徑。為了增進資料的準確度,玉管處招募志工夥伴,並規劃調查人員訓練課程,課程內容為猛禽辨識、調查方法與猛禽遷徙路徑等紮實豐富的內容,讓管處人員與志工夥伴皆能精進調查與觀察能力。
鷹越塔塔加,賞鷹重要潛力點
為了讓民眾更加認識過境候鳥,今(110)年4月,玉管處於塔塔加遊客中心辦理「鷹越塔塔加」特展,介紹塔塔加主要秋過境猛禽─灰面鵟鷹與赤腹鷹,並摘錄去(109)年度塔塔加地區秋過境猛禽調查報告重點製成圖文精美的海報展出,並與特生中心商借灰面鵟鷹與赤腹鷹珍貴標本,搭配一比一的身高表,以及現場展示攝影作品等,讓民眾得以近距離看見猛禽的珍貴身影。
曾主持98-100年進行塔塔加秋過境猛禽3年期調查計畫,長年關心塔塔加生態發展的高醫大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陳炤杰教授表示,塔塔加是一處非常好的賞鷹點,若塔塔加發展得宜,相信未來將有望成為國內外賞鳥人士的新據點,在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近距離欣賞灰面鵟鷹的飛翔姿態。
一路走來,灰面鵟鷹從早年遭受大量獵捕到近年來保育意識興起,已大幅減少生命威脅,期盼當人們下一次抬頭仰望成千上萬的猛禽在天際翱翔時,心中自然興起對天地的敬意,真切感受人類的渺小與生命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