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打開所有感官,感受夜間大自然的交響樂章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圖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夜間生態觀察一直都是令人著迷的活動,如何打開大門走進夜世界,需要專業的解說人員細心帶領,才不會在過程中驚擾了萬物,干預了夜間既有的安寧。

本次將介紹墾丁國家公園社頂部落夜間生態導覽遊程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冬季螢生態觀察營,引領大家一同感受夜世界的獨特奧妙。

打開夜間生態觀察的大門

墾丁不僅有陽光沙灘,還有令大人、小孩都讚嘆不已的日間與夜間生態導覽遊程,讓人看見不一樣的生態樣貌。

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於民國92年成立,為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在社頂部落,每一位解說員都是經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訓練且認證,具有扎實的解說知識,而每位解說員的生命故事,更為導覽增添獨一無二的人情與風采。

來自在地人最深情的解說

社頂部落解說員潘碧月小姐擁有資深導覽經歷,同時也是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總幹事,她感性的表示,自己在此地出生,生於斯,長於斯,雙腳踏在熟悉的家鄉土地上,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態,在汲取相關導覽知識後,開始以嶄新的眼光看待環境,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寧靜,同時將這份感受傳遞給旅人。

有別於日間導覽,夜間生態導覽需要更敏銳、細膩的打開所有感官,接收來自大自然的美好。為了掌握國家公園內的生態分布,行前,需要事先的巡守與監測,當監測範圍固定下來,夜間行程逐漸成形,才能提供旅人豐富精采的生態導覽。

潘小姐回憶道,有些民眾一開始表示自己很怕蛇,但當他親眼看到蛇,又比誰都更想靠近,可見得實地的生態觀察,能讓人打破既有的偏見與框架。

社頂部落是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本圖為參加日間導覽解說的民眾合照(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社頂部落是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
本圖為參加日間導覽解說的民眾合照
(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自述害怕蛇的民眾,親眼所見後卻想去靠近蛇,可見得實地的生態觀察,能讓人打破既有的偏見與框架(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自述害怕蛇的民眾,親眼所見後卻想去靠近蛇,
可見得實地的生態觀察,能讓人打破既有的偏見與框架
(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豐富珍稀的物種令人著迷

社頂自然公園是高位珊瑚礁地區,具有獨特的石灰岩地形,多樣的棲地特色,使得此地的動物、植物物種,比起平地更加豐富化。在這裡,民眾有機會觀察到拉都希氏赤蛙、灶馬、青山蝸牛、赤尾青竹絲、黑眶蟾蜍、黃灰澤蟹、棋盤腳花等豐富物種,其中還有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津田氏大頭竹節蟲,以及分布恆春半島與臺東熱帶雨林的臺灣特有種班卡拉蝸牛。

除了豐饒物種外,社頂部落還有兩項發光的夜精靈,特別吸引民眾的目光,其一為每年6~9月季節性的螢火蟲閃爍出沒,其二是數量相當稀少、罕見的螢光蕈。螢光蕈為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唯有在春、夏兩季的多雨時分,才能在竹林內發現蹤影,綠色的螢光在夜間竹林裡發光,給予人神祕、夢幻的感受,尤其當梅雨季、颱風季前夕,幾百朵螢光蕈同時發光,場景更是讓人永生難忘。

潘小姐進一步表示,社頂部落長年來採取人數總量管制制度,為的就是希望能在維護社區生態環境與發展觀光之間,尋得完美平衡。長年在家鄉耕耘,深知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歡迎旅人來到自己的家鄉,用一雙溫柔的眼睛與雙足,進行一趟深度的社區生態旅遊,留下印象深刻且雋永的旅途回憶。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是恆春半島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昆蟲(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是恆春半島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昆蟲
(屏東縣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
班卡拉左旋蝸牛是分布在恆春半島與臺東熱帶雨林的臺灣特有種(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班卡拉左旋蝸牛是分布在恆春半島與臺東熱帶雨林的臺灣特有種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螢光蕈為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唯有在春、夏兩季的多雨時分,才能在竹林內發現蹤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螢光蕈為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唯有在春、夏兩季的多雨時分,
才能在竹林內發現蹤影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深獲喜愛

臺灣是一座盛產螢火蟲生態豐富的島嶼,螢火蟲不僅在6~9月的夏季出沒,在冬季,也有螢火蟲的蹤影。在秋冬時期現身的螢火蟲,稱為「秋冬螢」,大多為窗螢屬、短角窗螢屬、扁螢屬及垂鬚螢屬4個屬,依照幼蟲生長的環境,主要可分為水生型、陸生型2種類型。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秋冬螢的生態特色,陽管處於民國108與109年度舉辦「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課程於陽明書屋內進行,陽明書屋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重要人文史蹟建物之一,每次舉辦皆吸引喜愛自然生態的親子家庭參與,一同揭開螢火蟲神祕面紗。

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活動地點於陽明書屋內進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活動地點於陽明書屋內進行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雲南扁螢幼蟲(冬季螢種類之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雲南扁螢幼蟲(冬季螢種類之一)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陽明書屋汲取秋冬螢知識

觀察營的課程從傍晚時分開始,先於古色古香的書屋上課,課程內容涵蓋螢火蟲基礎分類、冬季螢火蟲介紹及野外螢火蟲夜間觀察等,讓每個親子家庭在行前吸收知識,充分了解螢火蟲的特性。

例如螢火蟲屬於鞘翅目螢科的昆蟲,體內含有發光質(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其光芒是由位於腹部末端所發出,成蟲發光目的是為了求偶,好順利交配產下下一代。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陳振祥先生說明,夜間生態探訪主要看你鎖定什麼樣的物種,自然會聚焦在牠的棲地與環境上,例如竹子湖以水生螢火蟲為主,在這裡可以看見黃緣螢的幼蟲,探訪的過程中,解說人員也會向大小朋友說明保護棲地與減少光害干擾、水汙染的重要性。

秋冬時期所看到的螢火蟲,不像夏日一般滿山遍谷似的遍布飛行,秋冬螢數量較為零星與稀少,身上有著持續性光源,很像拉長了一條線,在夜空勾勒出美麗的線條。這種特殊屬性,讓人在秋冬賞螢,格外心曠神怡。

「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先在陽明書屋上課,讓每個親子家庭在行前吸收知識,充分了解螢火蟲的特性。(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先在陽明書屋上課,
讓每個親子家庭在行前吸收知識,充分了解螢火蟲的特性。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夜間生態探訪將由解說人員,帶領親子家庭到戶外觀察螢火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夜間生態探訪將由解說人員,帶領親子家庭到戶外觀察螢火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無論是社頂部落的夜間生態導覽,或是陽明山冬季螢生態觀察營,兩者皆屬於夜間活動,需要民眾抱持著瞭解及尊重動物夜間生態的心,才能獲得感官與心靈上的富足滿載而歸。

此外,夜間生態導覽主辦單位均需要透過長時間的監測與巡守,才能選出生物出沒頻繁的時刻,可謂用心良苦,希望民眾在參與此類活動時,能謹守「三不一沒有」原則。

 賞螢需遵循「三不一沒有」

不用網子、不拿手電筒直接照射、不抓螢火蟲及沒有光害,手電筒的光芒,對昆蟲來說過於強烈,如需使用照明,手電筒上最好包覆著紅色玻璃紙,盡可能減少人為光害,避免干擾螢火蟲求偶。

同時建議民眾,參與時,身上穿著以安全性為主,像是輕便服裝、便帽、適宜健行用且具有包覆性的鞋子,避免腳滑受傷。過程中,請勿喧嘩、降低音量,以最自然、放鬆的心態,側耳傾聽來自大自然最美的聲音,用心見證造物主的奇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