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廖靜清
資料提供: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家公園不只是綠色山林和自然保育,還有一系列適合親子同遊的人文體驗活動,從城市往山裡走去!更多的好玩人事物等著遊人去探索!內政部營建署自民國107年啟動「三代同遊國家公園」,配合季節規劃特色路線,迄今超過50梯次、逾2,000人次參與,讓跨世代的親子共同創造旅遊回憶。
這2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民眾無法自由出國旅遊,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國內各景點又開始有了人潮。各國家公園呼應季節特色,設計了各種有趣的生態旅遊行程推廣「三代同遊國家公園」活動,融入環境教育以及全球環保思潮,厚植生態保育的精神。暑假期間,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金管處) 推出一起來“掃”疫活動,DIY實用又精緻的掃把,讓三代祖孫重溫祖先的傳統技藝智慧,同時也象徵將疫情掃除。
金門高粱掃把編織體驗 親子同樂增進情感交流
離島金門盛產高粱,每年10月左右,黃澄澄的高粱田結穗豐收,採收後做成清香四溢的高粱酒,高粱穗稈也再製編成掃把,傳統技藝反映出當地早期生活。
隨著時代變遷,高粱掃把逐漸被塑膠掃把取代,金管處為了喚起民眾記憶,舉辦「三代同遊國家公園一起來“掃”疫活動」,融入藝術文化巡禮。珍貴的農作物除了是釀酒原料,也能做成實用的日常用品。
高粱掃把象徵金門的常民生活,雖然已不常見,但仍有遊客會買回家做紀念。三代同遊國家公園系列活動開辦迄今,受到許多好評,為舒緩疫情帶來的緊張情緒,邀請山后聚落編製傳統掃把的長者授課,細心教導如何綑綁編製獨一無二的手工高粱掃把。
盛夏的金門,多了一股人文氣息!民眾熱烈反應,透過難得的學習機會,用另一種方式貼近在地文化與生態。
金門人俗稱高粱為「蘆黍」,早年農家在高粱收成後,會留下一些綁成掃帚自用。除了高粱外,也利用「大黍」製作另一種形式的掃把,大黍為金門的外來種,當地耆老利用這個植物資源,巧妙地將外來種化身為實用的日常用具,實屬祖先的生活智慧。相較於高粱掃把的結實耐用,大黍製成的掃把較為細緻且柔順,是清掃塵沙等細微髒污的最佳利器。
在這次活動中,金管處與山后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將地點設在山后聚落。山后聚落共有16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再加上一座宗祠和一座學堂,故有「山后中堡18間」之稱。
本次選在山后中堡的王氏宗祠進行三代同堂DIY活動,希望藉由課程讓大家認識金門的僑村歷史與古厝景觀,同時盡覽閩式建築之美。
置身在歷史建築內,祖孫三代從挑選高粱穗桿開始,整理成束後,按照步驟綁緊、調整與修剪,過程中創造共同的話題和回憶,成品不但能拿來整理環境,亦可當美麗的裝飾品。
透過三代同遊的主題凝聚家庭感情,高粱掃把不只是DIY,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拉近國家公園與民眾的距離。疫情之下,「三代同遊國家公園一起來“掃”疫活動」採小班制進行教學,掃去一切陰霾,迎來新的好運氣!
太魯閣賞花探秘山月之約 沐浴寧靜山中時光
由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堪稱世界級景觀,經歷持續的地殼隆起與河道變遷,溪流兩旁可清楚看到好幾層河階地形,昔日是重要的人文發展聚落,而今則是重要遊憩景點。
太魯國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太管處)布洛灣遊憩區位在立霧溪下游的布洛灣臺地,設置了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可一覽手工織布、藤編技藝等精美作品。今(111)年的「繽紛太魯閣—賞花探祕山月之約」活動共規劃2梯次,於春、秋造訪峽谷景觀,感受季節更迭變化。
太管處分享,第一梯次春季活動開放報名即額滿,共登記51名(三代家庭10戶)並候補多個家庭;4月份活動當天共有三代、二代家庭親子共46人報到參與,是目前三代家庭成員參加比率最高的梯次。
活動共分為「布洛灣繽紛花草與人文探索趣」、「遇見布洛灣山月吊橋」、「環流丘步道自然探索趣」等3大主題,由資深解說員全程帶領進行,三代同遊探訪步道與自然觀察。
這次活動團員多為中壯年期的三代家庭,幼齡兒童佔了三分之一,許多孩子的防疫概念敏銳、好奇心強且樂於體驗自然,甚至在戶外觀察時會運用拓印彩繪簿畫圖記錄。
活動行程從太魯閣布洛灣管理站服務臺前廊道區報到,在松樹草地合影後,依序進行3大主題解說與探訪行程,現場透過圖卡輔助解說布洛灣生態環境與人文介紹,參與的家庭親子互動愉快、獲益良多。
春天的布洛灣,正值臺灣百合盛開,秋季則以復育的金花石蒜(龍爪花)、臺東火刺木(紅黃鮮豔果實)、青楓變葉植物等為主;從布洛灣吊橋眺望立霧溪及太魯閣峽谷,可看到燕子口、三角錐山、錐麓古道以及布洛灣臺地全貌。
太管處致力推廣三代同遊,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善用國家公園友善環境與無障礙設施,增進家庭和樂,共遊共學、提升對自然環境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