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洪佳如
資料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霸國家公園範圍以雪山山脈的河谷稜線為界,東起羅葉尾山,西迄東洗水山,南至宇羅尾山,北抵境界山,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51座,總面積達76,547.08公頃,屬於高山型國家公園。
自國家公園成立迄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雪管處) 已進行數次轄內昆蟲調查計畫,但因雪山西稜路線崎嶇漫長不易到達,該處豐富的昆蟲資源較少被記錄。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雪山昆蟲生態,雪管處邀請長年投身於昆蟲研究的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教授研究團隊進行「雪霸國家公園大雪山地區指標昆蟲相調查」。
昆蟲於高山環境扮演重要角色
臺灣擁有百座以上的高山,存有許多冰河孑遺,這些從冰河時期留下的物種,因長時間隔離,許多物種逐漸演化成特有物種,相當投入值得研究。在眾物種當中,又屬昆蟲在高山植物之授粉、養分循環,扮演著重要的生態角色。
昆蟲同時能作為指標物種,能夠觀察高山環境是否發生改變,自然棲地是否遭到人為破壞,因此,昆蟲普查有其必要性與意義,此次研究結果,也能作為未來評估該物種經營管理策略的重要科學依據。
仰賴各團隊各司其職,成績斐然
徐堉峰老師團隊研究專長為蝶蛾類,為了使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團隊特別邀請各昆蟲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同協助昆蟲標本鑑定物種。
幸運的是,陸續傳來發現新品種的好消息!耗時2年,過程中發現9種新物種,包括梅山金花蟲屬1種、松葉蜂1種、捲蛾1種、巢蛾1種、及姬蜂5種,同時篩選出18種昆蟲物種,作為指標物種的候選物種,用以觀察高山環境的變化,後續還有更多的新品種等待研究團隊發布,成果令人期待。
訪問過程中,徐老師大方分享研究過程的甘苦談,提及昆蟲常在夏季出沒頻繁,恰巧容易遇到颱風不確定的氣候因素,加上高山地形、地勢陡峭危險,調查時間長達1週到10餘天,屬於高密度、高風險的研究。
而調查恰好適逢在學期間,參與的學生無法全程參與,需要仰賴專業登山家張勵仁與其夥伴們,一起協助收回樣品,再交由各研究團隊鑑定。
( Crocidolomia subhirsutalis)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大雪山地區具有完整的天然生物物種及生物多樣性,本次研究不僅紀錄了區域內珍貴稀有的物種,同時還能用來比較高山林道沿線人工林與天然林昆蟲組成差異。
天然林為原始植被,樹種多樣性高,昆蟲種類與數量豐富;人工林以經濟目的造林,挑選經濟樹種,樹種容易單一化,昆蟲種類自然較為單一,透過研究與比較區域內的物種,可以更加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全貌。
發揮公民科學家精神,守望臺灣永續生態之美
臺灣高山存有許多富有魅力的生物物種,徐老師特別提及1964年,由時任中興大學昆蟲系的楊仲圖教授,於臺中市梨山採獲的「楊氏淺色小豹蛺蝶」後製成標本,經徐老師遠赴海外比對,確認此為僅分布在臺灣的新亞種蝴蝶。
這些年來,徐老師始終沒有放棄邂逅楊氏淺色小豹蛺蝶的心願,也成為長年支持他持續研究高山昆蟲的動機。若是民眾對野外觀察昆蟲有興趣,徐老師鼓勵民眾發揮公民科學家精神,可以將拍攝的照片,清楚標示座標、時間,交由雪管處讓專家、學者鑑定,可累積較完整的昆蟲名錄資料及增加昆蟲的多樣性及豐富度。
清楚標示座標、時間,交由雪管處讓專家、學者鑑定,
可累積較完整的昆蟲名錄資料及增加昆蟲的多樣性及豐富度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為求維護國家公園內特殊的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期許透過環境教育的推廣,呼籲民眾一同響應,以期達到人人共同保護原生態之目的,讓臺灣生態之美,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