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呂光洋教授
棲息於臺灣高海拔地區小巧可愛的山椒魚,是古代冰河時期冰河後退時所殘留下來的孑遺生物。冰河時期期間,溫度下降,改變了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山椒魚這種兩棲類動物僅適合棲息在森林底層陰暗潮濕的地方,當冰河後退往高緯度,山椒魚因為棲息環境所需,就僅能留在類似寒帶氣候的高山環境中。在臺灣,有觀霧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椒魚一共五種山椒魚物種。目前資料顯示,臺灣是山椒魚在全球分布的緯度最南的地區。因此山椒魚是學術研究很重要的對象,屬於保育類動物,可說是臺灣的國寶。
而緊鄰中央山脈的雪霸國家公園,具有從溫帶到寒帶的生態環境,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今(101)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讓民眾可以更近距離的了解觀霧山椒魚生態,將觀霧遊客中心打造為國內首座「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藉由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等活動,讓大家發現臺灣國家公園生命的力量。
長年研究山椒魚生態的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從民國69年就開始投入山椒魚的調查工作,他表示,「山椒魚適合做為環境變遷的指標生物」。這種冰河後退殘留的孑遺生物,有光滑潮濕的外表,可以在潮濕的石頭或腐木下棲息,雖然行動緩慢,卻是生物演化的奇蹟。屬於兩棲類的山椒魚,在生活史中有水中與陸地兩種不同生活階段,因此相對於其他生物對環境變化更敏感。因此只要長期監測山椒魚的分布,觀察固定地點的族群,再配合氣候變化的資料,就能比較分析環境改變和生物的關係。
曾在冰河時期擴散分布到低緯度區域的山椒魚,因為冰河後退、氣溫升高和板塊運動隆起等因素而被遺留在臺灣高海坺山區,歷經隔離演化,成為臺灣的特有生物,也因此,臺灣應是世界上山椒魚分布的最南端。過去在山區長期調查的呂光洋教授,曾在接近3850公尺高的國家公園內發現山椒魚的蹤跡,相信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一處山椒魚棲息地。
藉棲地經營管理復育山椒魚生態
山椒魚是亞洲特有的有尾兩棲類動物,喜愛低溫、潮濕的環境,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及臺灣等地區。從棲息地型態來看,日本的山椒魚因為高緯度、環境條件較佳,故族群分布大部呈現廣而連續分布,在臺灣,有觀霧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椒魚一共五種山椒魚物種,除了觀霧山椒魚之外,其他四種山椒魚多生活在2000公尺左右的高山上,極端缺少適合之陰暗潮濕的環境,故臺灣的山椒魚,從生物地理學來說,就是不連續的小族群分布。每個小族群的數量都非常非常的低。這也是臺灣的山椒魚在生物學上獨特處,不利於牠們生存的永續。
因為適合棲地的稀少及缺乏,尋找臺灣山椒魚的蹤跡相當不容易,呂教授曾經入山調查一個星期只找到2隻山椒魚。在此情況下若是出現極端的氣候變化,對山椒魚的族群影響將更劇。呂教授認為,棲息地的維護及復育是目前最重要的保育工作,只要能提供山椒魚喜愛的生長環境,就應可維護牠們的族群。呂教授帶著師大團隊協助國家公園進行山椒魚棲地調查工作及保育上的建議,目前觀霧棲地復育區的復原狀況良好,這和有關單位擬定與執行保育的用心有關。前幾年玉山國家公園開辦過與山椒魚相關聯合研習課程,培訓研究人員、保育人員、解說人員,以及志工,呂教授表示,培訓有熱情的志工,或是巡山人員,甚至是合法入山的登山客,都可以在觀測山椒魚上提供有利的人力資源。由於觀測調查的入山工作極為辛苦,未來應可從加強大專院校登山社團的培訓著手。目前大專院校的登山活動大大不如以往,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等不到可合法入高山的許可,故登山社團逐漸萎縮。以往呂教授前往高山區山椒魚的調查就都是藉助於師大登山社社員的幫忙。
生態中心見證棲地經營管理成果
臺灣的生態保育又邁向一大步!今年4月21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成立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正式揭幕啟用,展現就地保育、棲地營造的成果,使民眾能親近、了解觀霧山椒魚生態。這是國內首座以觀霧山椒魚為主題的專業生態中心,對於臺灣在山椒魚保育工作的研究方面,無疑是向前邁進一大步!生態中心的建築外觀上以山椒魚的卵莢做為設計概念,室內室外皆經過精心的設計規劃,揭幕當天,由在地原住民部落長老帶領民眾祈福、內政部李鴻源部長剪綵並為專業解說員授證後啟用,林青處長也表示生態中心代表雪霸國家公園在環境保育的成果。
經過1年多的整修、改建,「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不僅外型令人驚豔,內部展示區也精采呈現山椒魚經過千萬年演化的生態體系。生態中心的外觀特別以山椒魚生命最初的原形詮釋生物演進,周圍則規劃棲地復育區,打造成山椒魚最喜愛的生存環境。另外,雪管處特別培訓了25名生態中心專業解說員,經過密集的訓練達成專業解說的任務,導覽山椒魚的棲地環境,除了解說導覽工作之外,也輔導當地原住民朋友推動生態旅遊,讓民眾能瞭解觀霧地區山椒魚的保育與復育計畫,進而關心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
保育成果獲國際復舊生態協會認可
自雪管處將觀霧山椒魚列為保育物種後,經過長期監測與棲地維護工作,顯示觀霧山椒魚族群數量穩定,復育計畫於去年(2011年)通過國際復舊生態協會(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ternational)審查,成果令人欣慰。「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不僅是靜態展覽與解說服務,未來雪管處的遠景是讓這座特有生物專館成為世界山椒魚的研究重鎮!」林青處長表示生態中心的意義與目標非凡,他也希望藉由一窺高山珍稀動物的奧妙,帶動部落經濟與生態旅遊。
雪管處計劃,未來將進行促進異業結盟的合作面向,例如規劃部落的民宿和餐飲、文化工藝等資源,輔導地方提升旅遊服務品質。雪管處也將協助部落推動有機農業、保障原住民經濟,藉民眾體驗山椒魚生態之旅,深入部落人文史蹟,進而帶動部落的發展。
生態教育平台的推廣與環境關懷「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的成立,不僅是國家公園對單一物種的保育,更重要的是藉由環境變遷的影響,傳達整體環境保育的觀念,讓民眾藉由環境建築、展示資料及各種活動體驗激發對臺灣山林的關懷,甚至是全球暖化的環境關注。雪管處仍會持續監測研究觀霧山椒魚的棲地,並教育及宣導民眾減少對山林的破壞,讓「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成為國內生態保育的典範。
經過多年的努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藉著生物棲地營造與管理模式,推動設置「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這也是保育成果重要的里程碑。未來,雪管處也將繼續研究園區的生態資源、調查工作,建立國際性的保育研究及環境解說之交流平台。
【延伸閱讀】透過勞動與實做參與 尋找與棲地的情感連結 part1
尋找侏儸紀孑遺,從山椒魚見證地球氣候變化
從世界看雪霸 - 孑遺生物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