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無痕運動風行全球

撰文:莊安華(Ann-hua Chuang)
圖片:馬來西亞觀光局(Tourism Malaysia)、澳洲旅遊局(Tourism Australia)提供

(本篇轉載自台灣國家公園季刊2007/6月號)

塔曼國家公園
塔曼國家公園的雨林步道極少使用人
工建材,而是利用天然地形與倒木作
架設。(馬來西亞觀光局 提供)

全球五大洲的國家公園在生態旅遊與生態保育之間,都試圖取得平衡點, 並在開放遊客參觀的同時,也透過一些設施與做法,盡量減低人為對自然的干擾,做到無痕的原則,為世界保留些「野性」。



亞洲篇 塔曼國家公園


馬來西亞的塔曼國家公園,位於馬來半島上,跨越吉蘭丹、丁加奴和彭亨州,總共4,343平方公里,約台灣的八分之一大,未曾遭遇大規模人為破壞,是馬來西亞最大面積的自然公園。   


馬來西亞政府為了保護這座處女熱帶雨林,採取入園遊客總量管制,所有遊客必須先到國家公園外圍的小村落Kuala Tembeling, 在當地國家公園辦事處購買入園許可門票、船票(船是前往塔曼的唯一交通工具),然後從Kuala Tembeling搭船進入塔曼。由於雨林處處草木叢生、多沼澤濕地,若遊客單獨活動,危險性高,因此該國家公園採取生態導覽、住宿、餐飲、許可證等各種付費配套行程,藉由生態解說員帶領小眾團體參觀國家公園,以避免旅客對環境造成不當的破壞。   


塔曼國家公園還厲行飲料罐回收的工作,園區內飯店、餐廳所售出的飲料罐,皆加上高價的押瓶費,讓旅客絕不會忘記將空瓶還給店家回收。塔曼規劃數條長、短程森林步道,供遊客探險。由於體力平平的遊客占大多數,園方選擇在雨林內架設樹冠吊索步道,讓遊客站在和雨林樹冠一樣的高度,俯瞰雨林景觀,可減少遊客踩踏濕軟的地面,影響雨林植被的生長。

塔曼國家公園
水路是進入塔曼唯一的通道,園方應
此能透過船隻控管入園遊客數。
(馬來西亞 觀光局 提供)


美洲篇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因擁有美洲杉巨木林珍貴的生態資源,而在1864年被林肯總統指定為美國第一個州立公園,後來於1890年時成為國家公園,區內著名的景觀除了美洲杉巨木外,還有冰河作用的地形、超大獨立花崗岩、大瀑布等。   


優勝美地過去曾遭洪水肆虐,被大水沖毀野營地與旅館,因園方採不重建方式,儘可能使公園回復自然狀態,並在步道上設置卡通熊圖案的告示牌,提醒遊客行走於步道上,不要抄近路,以 免破壞易崩壞的地面。此外,園區內的解說義工也在遊客中心廣場,進行戶外定點的機動解說,並向遊客宣導無痕行為與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帶食物進入優勝美地必須非常小心,這裡的熊可是會翻找遊客的帳棚、背包及衣服裡的食物。為了提防熊的侵略,園方會呼籲遊客要審慎處理垃圾與食物,不在帳棚裡放食物,休息時把背包和衣服口袋裡的食物或垃圾拿出來,以免食物的香氣不小心把熊吸引過來。   


園方針對來訪的遊客、車輛收取入園門票,以控管遊客的數量。為了鼓勵遊客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汽車廢氣對環境的污染,園內提供班次密集的免費接駁巴士,讓遊客可將車輛停放在園區外,再搭接駁巴士入園。儘管這會對遊客造成不便,卻對重建國家公園的資源有莫大幫助。


非洲 依托沙國家公園


在1907年成立的納米比亞依托沙國家公園,原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擁有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後來因為政治動盪,縮減成22,270平方公里,以鹽沼窪地、紅色沙丘、灌木草原、草原動物等景觀著稱。   


這裡不像非洲其他野生動物保護區擁有專屬的生態導遊,因此,遊客入園參觀時,最好參加園區內的營地或飯店所提供的套裝旅遊行程,由專業的生態導遊帶你導覽依托沙;而這些營地與飯店附屬的小店鋪,也只販售應付遊客的基本生活用品。   


參觀依托沙的方式,跟其他非洲的國家公園一樣,是搭乘吉普車遊園。為顧及遊客的安全,也預防遊客因隨意走動而嚇壞動物,因此嚴格規定遊客必須留在車上,不准四處走動,只能在固定點停下來上廁所。園內的植物和土壤也都相當脆弱,而為了防止車輛的車速過快所揚起的沙塵,驚擾到動物,所以規定所有車輛限速60公里,並在園內鋪設良好的碎石道路供車輛通行,且禁止車輛抄近路行駛。


歐洲篇 塔特拉國家公園


橫跨波蘭與斯洛伐克邊境的塔特拉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與生物圈保護區」計畫,由波蘭與斯洛伐克兩國共同提出跨邊界的自然科學合作,針對塔特拉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規劃永續發展政策、管理自然文化資源。   


塔特拉的面積約212平方公里,其中有98%的面積為森林、高山,擁有冰河作用的冰斗與岩石塔,以及高山寒原、高海拔森林、鐘乳石石灰岩地形等豐富生態,吸引登山者造訪,是東歐有名的高山登山區域。   


從波蘭與斯洛伐克進入塔特拉的路徑,有多條交錯縱橫的登山路線。園方為了怕遊客迷路,便在登山步道上統一設置矮小的指標地樁,並根據不同的路線,漆上不同的代表顏色。登山客只要事先規劃自己的動線,確認好步道路線的代表顏色,走步道進入塔特拉山區後,在其沿途的叉路處即可依顏色地樁的指引,抵達目的地。這樣的規劃除了可以防止遊客迷路外,另一方面也可指引遊客走在堅實地表的步道上,保障遊客的安全,也避免遊客誤入未開發的地區。

澳洲大堡礁
不管是浮潛或是肺潛,大堡礁園方都禁止遊客
用手觸摸珊瑚。(澳洲旅遊局 提供)


澳洲昆士蘭州東方外海的大堡礁海洋公園,擁有世界最大型的活體珊瑚群,珊瑚礁區域從昆士蘭州外海,往北延伸到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南,全長約2,300公里,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約接近10個台灣面積的大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這裡大大小小的珊瑚礁約有2,900個,有的厚度達500公尺,形成時間甚至可追溯到200萬年至1,800萬年以前,非常珍貴。


珊瑚生態體系就像一處供應充足食物、住宿的海底飯店,提供沿岸魚類最好的棲息地,也吸引全球潛水愛好者前來探訪這處魚群優游、珊瑚斑斕的海底花園。因此,前來大堡礁旅遊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園方為了兼具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在特定開放遊客潛水的珊瑚礁海域,在珊瑚礁打上勾環,綁上纜線與浮球。浮球漂在海面上,搭載遊客出海潛水的船艇一旦看到這個浮球後,即可用長勾勾起浮球纜線,與船纜繫緊後,船隻就可以停泊海面,不用投下錨錠到海底,而造成珊瑚礁被錨錠敲壞。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