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世界保護區委員會良好實踐指導方針「認可與保護區範圍重疊之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CCAs)」

翻譯:施彥如 編校:葉小慧

文章來源:IUCN, “Recognising territories and areas conserv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ICCAs) overlapped by protected areas”, the IUCN Protecting the Planet Newsletter, September 2024.

(IUCN出版品新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旗下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Protected Areas, WCPA)於2024年10月出版良好實踐指導方針系列(Best Practice Protected Area Guidelines Series)第34輯。IUCN表示,本輯識別了六種途徑,並提供了20項良好實踐的指導,幫助在現有、新建及擴展的各類治理和管理類型的保護區內,適當承認、尊重和支持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CCAs)。

「「認可與保護區範圍重疊之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CCAs)」良好實踐指導方針,編者為Stan Stevens、Terence Hay-Edie、Carmen Miranda Larrea、Ameyali Ramos、Neema Pathak Broome,作者為Stan Stevens、Cristina Eghenter、James Fitzsimons、Irakli Goradze、Jeremy Ironside、Charlotte Mellis、Steven Nitah、Phillipine Parling、Giovanni Reyes、Glaiza Tabanao等人。以下為重點摘要內容。 (點選閱讀重點摘要文件版),全輯請至IUCN圖書館系統(IUCN Library System)下載。

重點摘要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IPs and LCs)的保育領域與區域」(簡稱「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CCAs),定義為「自然或經人為更動之生態系統,包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服務與文化價值,由原住民與當地社區自願透過習慣法或其他有效方式加以保育」(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會員大會,2004a)(註1)。此概念強調世界各地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利用其世界觀、生活方式與管理方法,進行相關領域與區域之保育,也因此有些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及「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聯盟」(ICCA Consortium)將「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稱為「生命之域」(territories of life)。

「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CCAs)指的是原住民族和地方社群(IPs 和 LCs)透過多種當地治理系統及土地/海洋管理方式,以進行保育的陸地及海洋區域,是很實用的總稱,不只形式豐富多樣,可發揮主要、次要或輔助性的保育作用,且範圍可大可小,從整個原住民領域到小型區域不等,也可涵蓋集體治理和管理的領域和公有地、聖地和文化場所,以及原住民保護區(IPAs)和社區保護區(CPAs)。各類型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與眾多國家的「保護區」(PAs)及「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S,亦可參照「保護區」)相互重疊,而這些保護區及場域通常由國家及次國家層級的政府單位、私人機構或其領導的夥伴關係來管理。

全球保護區總陸地面積至少有四分之一(26%)與「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或「潛在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符合定義但其管理人員並未自我認同該區屬於此類保育區)相互重疊(第2.1節;UNEP-WCMC & ICCA聯盟,2021),此外,由於亞洲、非洲、歐洲有極大區域缺乏相關數據,實際重疊面積可能遠高於此(第2.1節;UNEP-WCMC & ICCA聯盟,2021;WWF et al.,2021)。之所以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重疊現象,是因為許多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傳統領域、土地及水域擁有卓越的生態條件、生物多樣性、地質多樣性及其他特性(第2.1節),致使世界各地不少保護區建於其上,而這種重疊現象可能會對保育工作及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福祉與權利產生許多正面或負面影響(第2.5、2.6節)。

尼泊爾的神聖山頂森林(lapchang nati),位於雪巴人(Sharwa/Sherpa)的傳統領域Khumbu地區,與薩加瑪塔(聖母峰)國家公園及世界遺產地重疊。Khumbu是神聖且隱密的山谷(beyul),雪巴人在此保護萬物生靈,維護眾多當地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包括聖地、集體治理和管理的森林及牧場,以及一個鳥類保育區。與之重疊的「保護區」在治理和管理上並未適當認可並尊重大多數雪巴人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Stevens 2014c,補充冊案例2.4、2.5)。© Stan Stevens
尼泊爾的神聖山頂森林(lapchang nati),位於雪巴人(Sharwa/Sherpa)的傳統領域Khumbu地區,與薩加瑪塔(聖母峰)國家公園及世界遺產地重疊。Khumbu是神聖且隱密的山谷(beyul),雪巴人在此保護萬物生靈,維護眾多當地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包括聖地、集體治理和管理的森林及牧場,以及一個鳥類保育區。與之重疊的「保護區」在治理和管理上並未適當認可並尊重大多數雪巴人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Stevens 2014c,補充冊案例2.4、2.5)。© Stan Stevens

範圍重疊的情況可以為「保護區」管理當局及「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管理人員創造互助合作的機會,讓彼此能夠從對方的多元知識與能力中獲益。此外,若能透過適當方式(包括法律認可)去認可並尊重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不僅有助於實現保護區的目標、改善保護區的治理公平性及管理效率、強化保育工作、捍衛權利,也可鞏固保護管理當局和住在保護區之中或附近的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間的關係,從而減少或避免衝突、促進社會和解。許多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可能會更傾向讓他們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憑藉自身權益獲得獨立認可,不希望再出現新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保護區」範圍重疊的情況,但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見,認為「保護區」有其價值,前提是這些保護區要能支持他們在「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的自我治理、土地權和其他相關權利,同時要能提供重要的法律、資金、技術和其他支持,並強化相關保障,讓原住民區免於開採性工業活動、大規模基礎建設計畫、和其他威脅侵擾(第3.2.2節)。

若能增進各界對「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的適當認可及尊重,包括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區域,不僅可支持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生計、文化、保育及權利,更可推動以權利為基礎的保育工作(rights-based conservation),並改善「保護區」與「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PAs and OECMs)的公平治理,進一步實現「全球原住民族之土地、領域、水域、沿海海域及自然資源治理議程」(Global Indigenous Agenda for the Governance of Indigenous Lands, Territories, Waters, Coastal Seas and Natural Resources)的治理、保育及權利認可等目標。該議程由「IUCN原住民族組織」(IUCN Indigenous Peoples Organisations)在2020年IUCN「世界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的「原住民族與自然世界峰會」(World Summit of Indigenous Peoples and Nature)上通過(IUCN原住民族組織,2021年;文字框3.4)。

此外,認可並尊重「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包括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區域,對於實現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CBD)締約方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中的許多目標至關重要(第3.1.1節),尤其是目標3。目標3明訂在2030年前有效保育並管理至少30%地球陸地、內陸水域及沿海和海洋區域的目標,達成方式包括「公平的保護區治理系統及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於適用情況下,認可原住民和傳統領域」,以及「認可並尊重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權利,包括他們的傳統領域權」(文字框3.2;CBD,2022b,附件,段落31)。

反之,若未能認可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可能導致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生計和文化受到威脅、削弱原住民族保育貢獻、侵害原住民族權利。同樣的,若認可重疊區域的方式削弱了原住民族和地方社群的自主治理與管理能力,將同樣侵害原住民族的權利。(第2.3、2.6節)。

哥倫比亞的阿帕波里斯河(Río Apaporis),位於亞伊戈赫阿帕波里斯原住民保留地及國家自然公園(Yaigojé Apaporis Indigenous Reserve and Natural National Park),其面積達10,565平方公尺,範圍與包含7個原住民族的保留地(resguardo)重疊。該保留地在原住民要求下建立,以、保護原住民族的聖地及集體治理和管理的公有地,避免其遭受工業採礦及其他威脅的侵擾。為確保「保護區」尊重原住民的宇宙觀、價值觀和慣習,如今各方已達成協議,並約定以分享治理的模式治理(方框5.3)。阿帕波里斯河—亞伊戈赫阿帕波里斯原住民保留地,Jucatili25提供,2018,維基共享資源 CC BY-SA 4.0
哥倫比亞的阿帕波里斯河(Río Apaporis),位於亞伊戈赫阿帕波里斯原住民保留地及國家自然公園(Yaigojé Apaporis Indigenous Reserve and Natural National Park),其面積達10,565平方公尺,範圍與包含7個原住民族的保留地(resguardo)重疊。該保留地在原住民要求下建立,以、保護原住民族的聖地及集體治理和管理的公有地,避免其遭受工業採礦及其他威脅的侵擾。為確保「保護區」尊重原住民的宇宙觀、價值觀和慣習,如今各方已達成協議,並約定以分享治理的模式治理(方框5.3)。阿帕波里斯河—亞伊戈赫阿帕波里斯原住民保留地,Jucatili25提供,2018,維基共享資源 CC BY-SA 4.0

幸運的是,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可透過良好實踐(good practices)以獲得適當認可及尊重,這些實踐方式可在現有及新的保護區中實施,不受其IUCN保護區治理類型及管理類別的限制。(註2)而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可透過自身制度與做法去實現「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的自我治理,並透過完整的保護區治理與管理制度來加以保障。

不管是否與「保護區」範圍重疊,「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可以被獨立認可為「受保育的原住民和傳統領域」,且其相關權利,包括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的自我治理、管理權及責任、陸地/海洋的使用、管理實踐,以及聖地的保護和照顧等,將受到保護與尊重。若「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與「符合國際或國家保護區定義之區域」重疊,可在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願意的情況下,將該區認可為「保護區」。若「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只有部分區域與「保護區」範圍重疊,超出保護區邊界的合格「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區域,則可根據原住民族和當地社區的意願,認定為「受保育的原住民和傳統領域」、「保護區」或「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第3.2.3節)。

神聖的加拉通甘山,位於菲律賓加拉通甘山自然公園。該保護區與Menuvù/Manobo和Talaandig族12個原住民文化社區的領域範圍重疊。保護區的管理計畫及管理實踐為此做出修正,以尊重這些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當中已有兩個被列入由UNEP-WCMC維護的全球「ICCA登記名錄」(案例4)。© Ton Santiago/Dreamstime.com
神聖的加拉通甘山,位於菲律賓加拉通甘山自然公園。該保護區與Menuvù/Manobo和Talaandig族12個原住民文化社區的領域範圍重疊。保護區的管理計畫及管理實踐為此做出修正,以尊重這些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當中已有兩個被列入由UNEP-WCMC維護的全球「ICCA登記名錄」(案例4)。© Ton Santiago/Dreamstime.com

本指導方針是為了響應IUCN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呼籲而編寫,期望提供最佳實踐準則,以協助各界辨識、認可,並尊重與「保護區」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第3.1.1、3.1.2節;CBD,2016;IUCN,會員大會,2016b)。文中針對如何認可並尊重與「保護區」(PAs)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列出許多支持條件、指導原則、關鍵作法及良好實踐,而這些準則大多也可適用於與「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s)」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

本指導方針及其補充冊(Stevens et al,即將發行)是為所有關心「保護區」、「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及「以權利為基礎的保育工作」的相關人士所編寫,期盼能為讀者帶來啟發,尤其投身於保護區治理和管理工作的從業同仁,包括原住民族與當地社區(若其領域、土地、水域內已設立或提議設立保護區)、國家及次國家層級的政府單位、國家及次國家層級的保護區機構、各保護區的治理當局,以及眾多保護區的實務工作者,包括保育、開發和人權組織、學者、捐助者等等。

註1與註2:在所有「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s)之中,無論其治理類型為何,與之範圍重疊的「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也都被認可及尊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