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海洋保育是普世價值嗎?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闡明海洋世界遺產中的認知差異

 

文章來源: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 、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編譯

2013年10月22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第3屆國際海洋保護區域大會上 (International Marine Protected Areas Congress ,IMPAC)發表一份最新報告,說明海洋保育與海洋世界遺產之間的認知差異(gap)。這份研究報告提供海洋路線圖 (road map),以確保世界遺產公約於未來新提名時,能充分反映出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目前世界遺產名錄僅包含相對少數傑出的普世海洋價值的區域。迄今,這份報告已囊括橫跨35個國家的46處海洋區域,但僅是目前自然世界遺產的20%,不到全部世界遺產總數的5%。儘管海洋本身總共涵蓋了70%的地球表面與95%適於生物棲息地。

引人注目的是,世界各大海洋僅有不到3%以及低於0.2%的公海正受到保護,世界遺產也只囊括其中4分之1區域。海洋世界遺產現主要以熱帶海域生態為主,相較之下,溫帶與極圈海洋區域被包含的比例便顯不足。

總共有超過4分之3的地表近岸區域(水深低於200公尺),不是完全未被列入世界遺產,就是僅占海洋覆蓋範圍的1%。同樣的,占大比例的深海棲息地亦未被包含在世界遺產之中。這表示海洋生態系統裡無可取代的重要價值被整個忽略了。舉例來說,南極地區、墨西哥灣流、巽他礁層(Sunda Shelf) 或安徳曼群島皆沒有被納入海洋世界遺產。

不過,想將世界遺產擴展到海洋環境所面臨的首要挑戰,即是時至今日仍缺乏能夠將海洋潛在性普世價值定義清楚的方法。為了克服這點,報告列出了16項主題,包含海洋潮流、冰、海底山或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他能夠幫助清楚定義、提名及描述地點的最佳範例等。這種較為寬廣的分析方式,能用以彌補指定海洋遺產過程中的認知。此份報告亦鼓勵未來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分析,可列出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優先區域。

「世界遺產公約需要將海洋領域多樣性納入其中,這樣才能對我們正面臨的21世紀挑戰有所幫助。」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世界遺產計畫主持人-提姆貝德曼(Tim Badman)說「目前,有40%的海洋區域是珊瑚礁環境;然而一個充分平衡的世界遺產名錄應要包含其他型態的生態系統,例如海帶森林、海底山、礁岩或極圈棲息地。這份報告能成為各國達成目標的良好指導手冊。」

海洋自然遺產與世界遺產名錄(Marine Natural Heritage and the World Heritage List)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第2份的認知差距分析,第1份報告為闡明陸地的認知差異報告,已於今(2013)年稍早出版。兩份報告共同目標是藉由提供專案性的科學框架,讓那些想提名新地點成為世界遺產的國家參考,並最終建立一個具代表性、平衡性及可信度高的世界遺產名錄。

補充說明: 本報告係由巴林王國內的世界遺產阿拉伯區域中心資金贊助。另由德國聯邦自然保護署(Bfn)與MAVA基金會提供額外的補助。

南極地區沒有列入世界遺產
南極地區沒有被列入
世界遺產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海洋認知差距報告封面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海洋
認知差距報告封面



 

《資料來源》 Are oceans a universal value? IUCN identifies gaps in marine World Heritage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