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泓晉
資料來源:If you think technology has no place in the national parks, think again
當你某天造訪黃石國家公園內著名的老忠實間歇泉的時候,或許會怪罪一旁的手機信號塔破壞了你完美的拍照畫面。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電信基地台與無線網路設備早已滲透一些保持未開發樣貌的原始地區。在美國國家公園署(NPS)管轄的412座國家公園和遺跡中,沒有比黃石公園更具代表性的地方了。在這個野牛與野熊隨處可見的野外環境中,還有一半面積能接收到手機訊號。
回顧1871年,一支美國本土地理考察隊在黃石公園舊址進行了40天的探勘,最後工作人員將照片及畫作寄回國會大廈,成功協助國會在1872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
「問題不在於爭辯科技的好與壞。科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但同時也會造成意料之外的結果和傷害。我們必須以非常謹慎的態度對待它。」NPS科學顧問蓋瑞•馬奇里斯這麼說。
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來說,人們逐漸習以為常的種種科技,不管是空拍機還是手機的數據平台,它們的角色都會越來越重要。不管喜歡與否,國家公園也正面臨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考驗。
現場串流直播
今年夏天,共有兩百萬觀眾透過網路觀看由探索組織(explore.org)所經營的直播:卡特邁國家公園裡的灰熊們水深及膝地站在冰冷布魯克斯河水中撈鮭魚,旁邊還有遊客用搗爛的馬鈴薯攪和戰局。有些資深的觀眾還能辨認出每年回來河邊的特定熊隻,透過留言板和即時通訊和國家公園保護者分享截圖。堪薩斯大學公園管理與保育系教授傑佛瑞就對於這些熊在網上累積的人氣所形成的粉絲圈(次文化)非常有興趣。
巴西觀眾人數在全球名列前茅。「可以和一個遠在巴西、沒有親眼看過這些熊的觀眾接觸並談論牠們的困境,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學者試圖了解,觀眾在看完直播後,他們的情緒反應是什麼?他讓觀眾們自我評分,並針對「我要學習所有有關棕熊的知識」、「我會改變我的生活方式來幫助保護棕熊們」等問題詢問觀眾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越強,他參與保育行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來自遙遠阿拉斯加的現場直播可以讓數百萬人建立一種對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未曾見過的動物的情緒反應,或許這就意味著灰熊們已經得到了數百萬個新守護者。
數據無所不在
研究員阿萊克斯在教電腦辨識鳥叫聲前,過的是在野外數土撥鼠的生活。在洛磯山脈生物實驗室中,她從事土撥鼠研究超過了二十年。現在她都在聖塔克魯茲的一輛拖車裡替剛成立三年的保育指標公司(Conservation Metrics)過濾數據,他們的目標是挖掘和提取環境數據來更有效追蹤那些難以捉摸及瀕危的物種。當科學家們更準確地了解他們所追蹤的動物數量時,國家公園管理者就可以制定更周全的保護措施。
和以前必須輪流現場觀察的傳統人工田野調查方式相比,科學家們開始懂得用麥克風和攝影機等器材來輕鬆紀錄更清晰的圖像,更完整地監控野外的物種和生態系。
數據化也提供重複過濾資訊的方便性,可以從中探索各種問題的解答。舉例而言,電腦不但能進行鳥叫聲數據比對,還可以快速處理83000小時的聲音數據,並統計西點林鴞與斑鴞的叫聲次數,若非如此,科學家們不會得知特定物種的活動情形、不同物種之間的互動以及生態系的健康程度。
在峽島國家公園,保育指標公司也負責監控灰叉尾海燕保護領地的運作過程。公司在分析透過隱藏攝影機與無人機所取得的圖像的同時,國家公園也在理解如何在園內設置這些高科技器材。未來新的儀器將能感應每分鐘空氣與水的化學組成內容,來幫助國家公園監控細微的環境變化。還有演算法也能幫助科學家分類基因組、從序列中過濾DNA,以及從衛星照片中梳理出森林生態系細微的變化。
便利的上網條件
皮尤的研究指出,現今有68%美國人持有智慧型手機,其中46%的人表示十分依賴它。不管你是否同意,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更社會化、虛擬化、移動化的世界。
一項2015年的產業調查發現,當露營者們有處理電子郵件環境的時候,他們平均會在戶外多待三天。88%受訪者帶著智慧型手機去露營,一些是帶筆電或平板,只有7%不帶任何科技產品。
手機信號和WIFI其實也能改變許多遊客的行為,而不是只有提供自拍和增加網路人氣的功能。
新美國媒體的一項新調查顯示,有色人種感覺自己對於公共土地的使用權不如白人。部份原因是知識落差所造成的,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公共土地不了解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智慧型手機正好可以填補這樣的落差。
舉例來說,在產業露營調查中,非裔美國人較傾向選擇有免費WIFI的露營地,主要是用來搜尋附近景點及找路。
如果科技可以讓沒有親友引導到戶外的部分美國人更容易取得和自然環境有關的資訊,那他的參與也會幫助國家公園成為一個更民主化的地方。同時,這也正符合NPS希望教化新世代成為保育提倡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