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
在臺灣多雨潮濕的中高海拔森林底層,一群有著水靈大眼的精靈們生活在這裡,牠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歷史遠比人類還要久,但人們認識卻相當稀少,那就是山椒魚。
分類上屬於兩生綱有尾目小鯢科小鯢屬的山椒魚,在臺灣有5個物種。世界上牠們主要分布在寒帶到溫帶地區,而地處亞熱帶的臺灣,棲息環境多為海拔1,500公尺以上山區的高山溪流源頭。因此,在現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研究對於物種及生態系的影響,牠們是重要的指標生物;除此之外,由於受到環境變化及汙染的影響,全球近年兩棲類數量大減,了解山椒魚目前的生存情形對於後續的保育評估也非常重要。
1919年,楚南仁博先生在南投縣仁愛鄉一帶發現山椒魚,這也是山椒魚第1次在亞熱帶地區被發現的紀錄。後來1922年,牧茂市郎先生依據標本發表了3個新種,分別是楚南氏山椒魚、臺灣山椒魚及阿里山山椒魚,今(110)年正好為命名後的100週年。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目前野外調查皆為阿里山山椒魚,而這裡也是牠們主要的棲地。除了前述的3個物種以外,另外還有南湖山椒魚及觀霧山椒魚2種;其中,除了阿里山山椒魚是珍貴稀有(第2級)保育類外,其他4種都是瀕臨絕種(第1級)保育類,顯示了牠們危機四伏的現況。
雪霸、玉山及太魯閣等3個高山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109到111年共同委託國立臺灣大學朱有田教授研究團隊,進行「高山型國家公園山椒魚分布棲地、遺傳結構與生物學調查」。除了在高山型國家公園內進行調查,記錄山椒魚棲地微氣候資訊、食性外,也利用醫學影像技術分析骨骼影像及生殖系統,作為探討遺傳分類及生活史的依據,並對造成兩棲類數量減少原因之一的蛙壺菌及蠑螈壺菌感染情形監測。透過前述資料的累積,希望能夠進一步評估野外族群孵化時期的生存威脅,並建構5種山椒魚親緣關係,而這些成果未來也會建立生態解說網頁,提供給民眾查詢使用。
目前研究初步結果,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棲地偏好外,也發現山椒魚多以昆蟲為主要獵物,且尚未發現有蛙壺菌及蠑螈壺菌感染的問題。而其他如生活史、骨骼、生殖系統、孵化生存威脅、親緣關係等則在持續研究中。而調查中也驚喜地發現,一隻曾於98-99年研究調查標記過的阿里山山椒魚個體再次地被捕獲,顯示其可長達10年以上的壽命。如果您對玉山國家公園歷年的山椒魚研究有興趣,可以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官網委辦成果報告中查詢。
當您了解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都可能有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生活著,下次造訪高山型國家公園時,可以愛山敬山,並將垃圾帶下山,共同維護生態環境,讓山椒魚能長久舒適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