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課
砂卡礑溪是立霧溪最接近出海口的支流,一般遊客沿著步道可以就近觀察清澈透明的溪水,甚至可目睹魚蝦在水裡悠遊的模樣,是適合闔家前往的熱門景點之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為了長期調查和紀錄砂卡礑溪流生態變化以及環境干擾狀況,於民國100年起由保育課同仁持續辦理每個月「砂卡礑溪流域水生生物監測計畫」,記錄生物資源,亦包括原生種及入侵種的分布情形等。
民國108-109年太管處委託辦理「太魯閣砂卡礑溪流生物監測系統建立與專書」一案,協請特生中心楊正雄研究團隊進行調查及整合砂卡礑溪現有水域生物資源、種類與分布資料,並給予監測系統的建立與建議,太管處參考相關建議後,修正調查方式,並自110年4月起,持續每月監測調查。
本調查主要針對大型水域生物(魚類、蝦類及蟹類),並分別在立霧溪與砂卡礑溪匯流處0公里、1.5公里、2.8公里及4.1公里處,設置4個樣區,每個樣區又設置3個樣站,總共12個點,來回步行約10公里進行調查。
每次調查由保育課同仁及志工等至少3人同行,第一天先放置蝦籠餌料,隔天上午進行記錄,3人合作分工。包括:登記生物基本資料、測量體長、頭胸甲長、頭胸甲寬、水溫、氣溫、拍照等項目。調查中若發現籠中有外來種或入侵種(如:臺灣石(魚賓)、粗糙沼蝦),則帶回移除,不再放回溪流。而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非法設置的蝦籠等陷阱,也會一併拆除帶回。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砂卡礑溪流生物特色為特有種類少、洄游生物種類多,蝦蟹類為主等底棲生物為優勢的溪流生態系統。分布廣泛的物種包含有日本瓢鰭鰕虎、臺灣石(魚賓)與大和沼蝦,分布遍及整個流域上下游。其中臺灣石(魚賓)雖是臺灣原生種,但對於東部河川而言是外來種,幾年前尚沒有紀錄,最近則持續記錄到,擁有逐漸擴散的趨勢。
而比較文獻發現,相較於10年前的調查結果,另增加了2種入侵物種,一種是臺灣鬚鱲,另一種是粗糙沼蝦,同樣屬於原生入侵物種。臺灣鬚鱲僅零星出現在砂卡礑溪中游,粗糙沼蝦則主要分布在砂卡礑溪中游,亦正擴散中。蝦蟹類數量最多的是大和沼蝦。物種數與物種歧異度 (Shannon – Wiener index) 以中下游的匯流點與1.5公里樣區最高。
長期監測資料累積所能呈現的生物資訊十分重要,未來太管處將持續進行每月調查,期盼有機會也能透過召集志工或在地社區居民參與,結合調查訓練及解說教育,進一步引入公民科學機制,發展本區水域生物長期監測系統,並建立入侵種預警回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