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
根據臺灣植物誌的記載,臺灣總共有3種箭竹,分別是玉山箭竹、臺灣矢竹以及包籜(音ㄊㄨㄛˋ)矢竹。玉山箭竹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1,500至3,400公尺;臺灣矢竹分布於全島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並以東部較為常見。
相對於前面兩者,包籜矢竹僅分布於臺灣島北端與東北部海拔600至1,400公尺山區,陽明山正好位於此分布範圍內,所以遊客到七星山、大屯山登山時看到一大片的箭竹林就是包籜矢竹。
構成陽明山國家公園主體的大屯火山區,隆起在臺灣北端臨海位置,因此受到東北季風的強烈影響,冬天經常出現雨大霧大的低溫氣候。根據研究,包籜矢竹便是生長於這種環境下的代表性植物,而且越靠近天候惡劣的迎風面山頂或稜線,族群越是盛大,等於是防止大屯山山頂土石沖刷的主要功臣,也是陽明山區的鎮山之寶。
平時在國家公園內的植物採集會受到限制,例如身分須是學術研究人員,才可透過國家公園訂定的規範申請採集許可。但採摘箭筍(意即採集包籜矢竹筍,以下簡稱採筍)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在地居民既有之農業使用,衡量如何讓保育與人文產業兩者並存,陽管處採取了有限制性的採筍措施。
申請採筍人應具有農民身分,且農地位於國家公園範圍或設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為保護區內的箭竹林,每年2月15日至4月15日,以及8月1日至9月30日之間開放採筍,意即有採筍證的當地居民,每年也只有4個月的時間可進行採筍。
一般而言,箭竹類植物很少開花,包籜矢竹自1932年正式被日本分類學家中井猛之進命名後,僅在1999到2000年這段時間有過開花紀錄,當時陽管處因逢包籜矢竹開花後大片枯死的場景,為保育其族群,禁止採筍長達10年,直至2011年才重新開放民眾申請採筍。
依陽管處2020年度研究成果報告顯示,2011年重新開放採筍以來,包籜矢竹族群量有增加趨勢,採筍人數相較過去為少,且採筍量僅占新筍量的10%。為能兼顧箭竹林保育及在地人文產業發展 ,陽管處劃設長期監測樣區,目前每個月仍持續於樣區進行包籜矢竹之生長監測與記錄。
想知道更多採筍規定,可上網查詢【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申請採摘箭竹(包籜矢竹)筍作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