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芳伶、黃大駿
資料提供:黃大駿教授研究團隊、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科
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的鹽水溪口濕地,富含了泥灘地、沙灘地、大大小小的礫石區、隱蔽性較高的紅樹林以及防風林等多樣性的棲地,使得濕地內的陸蟹、相手蟹、招潮蟹及寄居蟹等種類相當的豐富,是夏季賞蟹的好去處。
當你進入濕地,在潮上帶如防風林、紅樹林或灌木叢下方可以發現一個一個如拳頭般大小的洞。在這洞穴裡面就住著臺灣最大的陸蟹-凶狠圓軸蟹,體型壯碩的蟹媽媽們每當繁殖季的夜晚來臨時,總是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障礙,來到濕地繁衍牠們的下一代。
當我們繼續往下走來到沙灘地時,瞬間你會發現有幾個小黑影快速從你眼前消失。這些快速消失的小精靈是俗稱的幽靈蟹-角眼沙蟹,成蟹每秒可達到4.4公尺,也是所有螃蟹中奔跑速度最快的蟹類。沙地上看到一些洞口外面具有扇形放射狀的泥沙,就是牠們濾食完沙中的有機質之後,所排出來的擬糞。
沙灘上,除了扇形放射狀的擬糞,還可以發現一球一球約0.5公分像丸狀的擬糞,有時候會以輻射狀的方式圍繞在洞口邊,有時候則呈現有藝術家的氣息以成堆狀堆疊出來,這些土塊的藝術家就是俗稱搗米蟹的-雙扇股窗蟹及長趾股窗蟹。牠們藉由攝食將細沙調合成為丸狀,藉由口器上方吐出,再以一螯腳摘下並丟棄於地面,牠們的體型非常小,僅有1.3-1.4cm左右,螯腳內側搭載了密布血管的卵形鼓膜(股窗),就像人類的肺泡一樣,供牠們在陸地上活動呼吸使用。
沙灘還有另一群揹著螺貝類的殼當做家的節肢動物-寄居蟹,在鹽水溪口濕地你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生活模式的寄居蟹,一種是終其一身僅生活在海水裡面的長指細螯寄居蟹,最明顯的特徵是第2-3對步足的指節和前節面具有一條藍綠色的條紋,而條紋週邊則環綴著紅褐色;另一種如凹足陸寄居蟹及灰白陸寄居蟹則是幼生時期生活於海水,而成體時期除了換殼或釋幼時會回到海裡,其餘時間則生活於陸地上。
離開沙灘地來到我們鹽水溪口濕地南側可以發現大片的紅樹林,在此,大夥可以發現棲息於紅樹林泥灘地的螃蟹以招潮蟹、相手蟹及和尚蟹為主,除此之外,也會看到彈塗魚穿梭在螃蟹之中。紅樹林泥灘地高潮位主要以相手蟹的三兄弟-雙齒近相手蟹、斑點擬相手蟹及褶痕擬相手蟹為主,牠們喜愛棲息於高潮位且較不易泡在水中的礫石下方或紅樹林植物根部的泥洞之間,偶爾則會爬上紅樹林上活動或交配,並以紅樹林的落葉、殘枝、果實為食或是捕食其他甲殼類,有紅樹林的清道夫之稱。
再往紅樹林灘地的中潮位走去可以發現該區域是隨著潮汐變化而改變,時而處於淹水狀態時而灘地裸露,通常可發現各種色彩鮮艷的招潮蟹群,常見的有全身乳白色的乳白南方招潮、全身乳白但是背甲帶點黑色泡沫狀斑紋的糾結南方招潮蟹、會築煙囪狀洞口的弧邊管招潮蟹及背甲末端有淡藍色且不動指呈深黃色至橘色的賈瑟琳丑招潮等在泥灘地上覓食。
鹽水溪口濕地除了這4種臺灣各地常見的種類之外,還有其他7種族群數量相對稀少的種類,如臺灣產最迷你的招潮蟹三角南方招潮蟹、北方丑招潮蟹、頭胸甲大都呈黑色且常帶有藍色的網紋的四角招潮蟹、眼柄為黃綠色而背甲大多為黑色底朱紅色斑雲紋的粗腿擬瘦招潮、背甲多為藍底且有黑色橫帶的麗彩擬瘦招潮、眼柄像火柴棒且呈棕褐色而角膜呈藍色,雄蟹的最後一對步腳基部表面則呈現塊狀白斑,雌蟹的螯腳則呈青紫色的窄招潮蟹、背甲大都呈現褐色至深褐色,中央常有3個白色斑的屠氏管招潮蟹,這些少見的招潮蟹均會爾而出現在其他的蟹群之中。
鹽水溪口濕地面積僅僅635公頃,卻富含了豐富的蟹類多樣性。統整歷年相關研究發現,蟹類又以沙蟹科的招潮蟹的族群佔最大宗。特別的是,臺灣目前共記錄到15種招潮蟹,鹽水溪口濕地就可以發現到11種,其高達臺灣本島所佔有的招潮蟹比例的80%以上,顯現出鹽水溪口濕地的重要性。謝謝~這些灘地上的精靈來到鹽水溪口濕地,也歡迎大夥來鹽水溪口賞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