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狩獵文化
太魯閣族的傳統習俗中,狩獵不僅要學會野外求生,登山技術更要高人一等。
首先要瞭解獵物的生態習性,觀察獵物的路徑,知道捕捉的時間、地點和工具,認識可食的植物、辨識毒蛇等,懂得如何渡河、砍材取火等技能。
設陷阱是最普遍的狩獵方式,可分為腳套陷阱(繫蹄式),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羊等大型獵物。石板陷阱用來捕捉小型鳥類或鼠類。還有專捉更大型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使用獵槍、弓箭、矛等器具也很常見,當然配刀是少不了的打獵利器。
而團體狩獵是最古老的方法,方法是確定獵物目標後,所有的獵人以圈圍的方式,逐漸縮小圈子,把獵物團團圍住,然後先由獵犬追捕,獵人再趁勢捉住獵物。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
狩獵是太魯閣族男性展現英勇及智慧的指標,也是族群合作的象徵。擅長狩獵的人是受到族人的敬重。
鑄刀藝術
太魯閣族的鑄刀歷史悠久,較精緻的鑄刀技術是從日治時代才開始發展,刀器包括獵具及農具二大類,有開山刀、弓箭、茅、槍、佩刀、鎌刀、鋤頭及菜刀等。
太魯閣族的刀形像是個彎月,又被稱為彩虹刀,是男人的專屬品,製刀已經傳承四代的許有祥說:「沒有刀,就沒有太魯閣族人」,可見刀在太魯閣族文化佔極重要的地位,刀也象徵族人成長、自食其力及重新展開不同的人生階段。
在所有刀器中,又以太魯閣族特有的「獵首刀」最為特殊,平常刀子橫跨在鹿角上,如果出草(獵首)成功,必須重新製作刀鞘及上面的圖騰,刀鞘上綁著被出草者的一綴頭髮或是山豬的牙齒當做戰利品,用來炫耀勇士的膽識。
今日的「銅門刀」經常成為饋贈親友的精品,使得鑄刀從昔日的實用性,轉型為收藏品及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