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公園萬象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布洛灣吊橋的前世今生

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布洛灣吊橋全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洛灣吊橋全景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洛灣吊橋」原名「山月吊橋」,位於布洛灣下臺地伊達斯廳旁橫跨立霧溪谷到對岸,橋長196公尺,橋面寬2.5公尺,距離溪谷約153公尺,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跨距最長、距離溪谷落差最大的吊橋。吊橋南、北兩端均設有橋臺,而南端橋塔聳立,成「月」字型,與週圍群山相互呼應。

布洛灣吊橋南橋柱設計採月字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洛灣吊橋南橋柱設計採月字型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目前這是第4代的布洛灣吊橋,於民國108年興建完成,109年8月正式啟用。規劃為無障礙步道,輪椅及嬰兒車都可暢行無阻,需原路折返。後經111年「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會」決議,將山月吊橋更名為以在地太魯閣族傳統地名為名的「布洛灣吊橋」。

從橋上俯瞰,立霧溪蜿蜒曲折,而兩岸山勢陡峻,層層相疊,視覺可以從溪谷向上延伸至遠山。向東望去,溪谷略寬,溪畔水壩在谷底;往西眺望,不遠處便是燕子口一帶的太魯閣峽谷,無論往東或往西眺望,都有絕佳的風景。

在布洛灣吊橋上可眺望燕子口峽谷地形(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布洛灣吊橋上可眺望燕子口峽谷地形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最早的山月橋始建於日治時期大正3年(1914)太魯閣戰役期間,從立霧溪底部越過,當時橋長154公尺;第2代山月橋則在原橋下游處提升高度重建,於昭和5年(1930)12月完成,橋長190公尺,橋面距離溪谷75公尺;第3代橋是昭和16年(1941)產金道路施工期間,因舊橋橋基龜裂而於上游處再重建。

日治時期的山月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日治時期的山月橋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日治時期的山月橋是當時立霧溪流域最長的鐵線吊橋,走在橋上俯臨立霧溪深谷,驚險萬分,當時奉派到內太魯閣的日警,見此橋又高又長,視為畏途,不禁令人萌生辭意,因此戲稱為「辭職橋」。而對到此攬勝的遊人而言,山月橋更是一段令人難以克服恐懼的路程。

民眾欲參觀布洛灣吊橋,需現場排隊入場。每日開放時段為08:30至16:30(最後入場時間為16:10)。

 從環流丘遠望雲霧中的布洛灣吊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從環流丘遠望雲霧中的布洛灣吊橋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