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公園萬象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墾丁國家公園過境猛禽調查

作者: 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當秋風吹起,隨著北方溫度逐漸降低,獵物逐漸減少,就是猛禽啟程南遷的時刻。在臺灣 20 餘種遷徙猛禽紀錄中,赤腹鷹和灰面鵟鷹數量最多。

大批的猛禽族群從東北亞南遷,為了避免直接穿越海洋的風險,會沿著陸地和島鏈南下,最終抵達菲律賓、印尼等渡冬地。當這些猛禽行經臺灣,鷹群會匯聚在狹窄的恆春半島南端,準備渡過巴士海峽,前往大海另一端的呂宋島,因此形成猛禽大量群聚遷徙的景觀。

灰面鵟鷹群盤旋天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灰面鵟鷹群盤旋天空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赤腹鷹是墾丁國家公園過境數量最多的猛禽,最近 20 年的秋季過境數量都有幾萬隻,民國 93 年秋季有 22 萬隻的紀錄,其過境期自 9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長達 2 個月時間,高峰期在 9 月中旬及下旬,單日有將近 6 萬隻的過境紀錄。牠們停棲習性穩密,而且夜棲範圍廣,地點也不一定,主要停落在茂密的樹林中。

赤腹鷹雌成鳥,眼睛虹膜黃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赤腹鷹雌成鳥,眼睛虹膜黃色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灰面鵟鷹,又名「國慶鳥」,秋季過境墾丁國家公園是在 10 月上旬至中旬,過境期約有20 天,但是「國慶日」當天不一定會出現大批數量,最近 20 年過境數量由大約 1 萬隻至 2萬隻增加至將近 5 萬隻,但仍少於早年大量獵捕時期的數量,主要夜棲地在滿州鄉附近山區。

灰面鵟鷹(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灰面鵟鷹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墾管處) 自民國 78 年啟動執行保育研究「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計畫」,每年於 9~10 月長期執行過境猛禽調查,至今累積了 36年不間斷調查資料外,同時為了推廣候鳥保育,也於每年 10 月中旬辦理賞鷹活動,邀請民眾參與每年一度的生態盛宴。

2004~2023 年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遷徙猛禽調查─灰面鵟鷹數量統計(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2004~2023 年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遷徙猛禽調查─灰面鵟鷹數量統計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此外,墾管處於民國 100 年與氣象署跨單位合作,透過氣象雷達影像判讀赤腹鷹及灰面鵟鷹過境情形,分析遷徙路徑,運用科技多元進行生態調查,有效補充人工地面調查的不足,獲得更全面的猛禽過境資訊,以建立更精準的調查成果。

灰面鵟鷹串起遷徙路徑上仰望天空的人們,也連結國際間的保育交流,亞洲猛禽研究保育聯盟與日本自然保護協會發起「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每年由日本、菲律賓及臺灣等國輪流舉辦,去(112)年高峰會於臺灣舉行,由墾管處協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和台灣猛禽研究會,串連日本、菲律賓等國定期交流,也向國際展示臺灣公私協力對於灰面鵟鷹與遷徙猛禽的保育成果與決心。

國內外關心猛禽遷徙及研究之學者專家齊聚交流,在 2023 年墾管處主辦的「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國內外關心猛禽遷徙及研究之學者專家齊聚交流,
在 2023 年墾管處主辦的「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經由墾管處長期投入調查,並後續與民間組織–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合作,以及鳥友夥伴在調查期間的鼓勵與陪伴,持續累積的調查成果,成為東亞地區長期以來最穩定的遷徙猛禽地面監測,為東亞遷徙猛禽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資料。監測工作的可貴在於調查員及志工們長期參與,使其能年復一年持續執行,且墾丁遷徙猛禽調查未來仍將繼續進行,歡迎所有對猛禽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加入長期監測的行列。

監測工作的可貴在於調查員及志工們長期參與,使其能年復一年持續執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監測工作的可貴在於調查員及志工們長期參與,
使其能年復一年持續執行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