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創作背景
東濱太平洋南臨巴士海峽,內接中央山脈末端餘脈的滿州鄉,位居墾丁國家公園東海岸,其鄉境土地即佔墾丁國家公園陸域部分一半以上的面積,且3分之1範圍為生態保護區,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多元族群、特殊人文歷史與環境。
因此,墾管處近年來以共融共存的夥伴關係,積極致力於發展社區生態旅遊,整合滿州鄉自然與人文資源,陸續陪伴在地各社區規劃設計具深度的自然人文生態旅遊遊程,結合生態保育及社區發展的理念,達到人與自然共依存的永續經營目的。
「海角鷹飛 」紀錄片之拍製,為呈現國家公園東海岸(滿州鄉為主),人與土地、地方與歸屬、生態保育與社區發展之共依存的關係,並深入介紹在地人文價值與環境資源之特色,提供親近土地、認識地方、感受人文素養與環境永續之生態旅遊體驗。
內容介紹
每當北國天氣轉涼,猛禽們就會開始往南飛,飛到屏東縣滿州鄉,那裡有山有海、有平原有溪流,足以給予過境的旅客們充滿療癒的心情。
300年前的恆春半島,是琅嶠十八社的領域,統治這裡的斯卡羅王國,當時的大頭目就住在里德。斯卡羅頭目後代潘進茂分享,琅嶠當時是一個有組織,且秩序體系很完整的一個國家,範圍從楓港到臺東的知本。
滿州鄉現存的8個村莊內,有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原住民先民的歷史遺跡。1982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後,對於環境開發利用的限制,也為滿州發展注入許多變因。
2012年里德社區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輔導下,成立護鷹巡守隊,以導覽代替狩獵,希望以後的子孫還能夠看到老鷹飛翔的場景。
每到週末,遊客會來里德參加生態旅遊,他們聚集在古早味的茅草屋前,欣賞具有文化特色的浮浪槓樂團,再享用由在地食材做成的風味餐。有些人則到當地的秘境欖仁溪瀑布參訪,享受純淨的大自然氣息。
港口村也有許多遊客前來,聆聽當地人說故事。社區導覽解說員會將人文生活的元素融入在導覽裡面,讓遊客深入體驗在地生活情境。
而當地居民轉型為生態旅遊導覽員之後,開始思考維護生態環境的價值,體會在地人要懂得愛護自己居住地的道理。
返鄉發展的潘萍水夫婦,家住永靖村,依循著滿州氣候特性,常年投入黑豆、牧草和火龍果的種植。而務農之外,近幾年夫婦二人,也帶領著社區夥伴為社區永續目標邁進。
滿州屬於偏鄉,人口老化是普遍性問題,生態旅遊卻成為近年來老人照顧的最佳後盾。因為各社區把生態旅遊的盈餘,紛紛歸入社區公積金,讓老人關懷據點陸續在各社區開花,並得到了讓社區居民感情升溫的意外收穫。
滿州,這片土地的美好故事正在蔓延,繼里德之後,港口也榮獲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優等獎,而新開發的生態旅遊路線,以及新加入的社區,都為滿州注入更多活力。這似乎證明了生態旅遊在這裡發展的可能性,讓墾丁國家公園和在地社區攜手走出環境永續與社區發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