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何蓓芳
資料提供:何蓓芳
參加陽明山國家公園志工的機緣
25年前卸下公職,開始了全職媽媽的生活,對生態保育或環境教育的認知是一張白紙的我,很期待也很願意從零開始學習。有幸通過自傳審查與面試,得以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陽管處)擔任志工,正好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領域,挑戰更寬廣的天空。
志工服勤的難忘事件
帶隊解說時,首重安全,不管是自身安全還是團員的人身安全都要特別留意。有次我在陽管處遊客中心前,正解說眼前的紗帽山及七星山,當時臉朝團員一邊講一邊倒退,突然一個不小心竟跌落坡道缺口,當下趕緊用手掌撐住身體,手腕卻承受不了重量,剎那間骨折了,歷經三個月的休養才恢復。
另外一次是藍染研習活動,安排學員走訪平等里內寮,坪林溪沿岸的菁礐製藍遺址,山徑狹窄且潮溼,沿著陡峭狹窄的小徑,正在介紹前人將製好的藍泥,循山路徒步擔運至山下販售的艱辛,突然參加的團員腳底踩滑朝我的方向跌下來,千鈞一髮之際,最後他停住了,沒有人受傷。可見帶隊解說時,小心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陽明山的美眾人皆知,但對於視覺有障礙的朋友,將如何帶給他們深刻體驗及感受呢?陽管處曾在數年前和國立科學教育館、淡江大學及盲資源研究中心,共同策劃「陽明山地圖」,主辦單位針對那次深度體驗活動,製作國內首見的立體點字地圖,可以讓盲生了解七星山和小油坑的地理位置,同時在小油坑轟隆隆的噴氣孔旁,他們利用了嗅覺、聽覺、觸覺等,充分感受到後火山的威力,即使看不見,但依然能體驗大自然的震撼,有位盲生當場激動回饋,感謝我們讓他有如此深刻的體會。
接著我們請盲生參觀陽明書屋 (蔣公行館),透過觸摸辦公桌上的用品、客廳與大廳的隔間木板,一體成型的九龍椅,大理石扶手滑溜溜的冰涼等,感受到周遭環境的擺設。藉由這一次的帶隊經驗,也讓我打從心底尊敬這群「眼盲心不盲」的視障朋友
最喜歡哪種服勤訓練或任務
陽管處每年會為志工規劃許多豐富的人文、自然生態及環境教育訓練課程,而環境教育活動前的行前訓練是我最喜歡的課程,課程中所有參與活動的夥伴都會到場,可提前認識彼此、觀摩他人解說,是個切磋知識、增進情誼的好機會。
環境教育解說的事前準備相當繁雜又具挑戰力,可說是有甘有苦,苦的是上了年紀的志工,有時要將又硬又新的知識,靈活轉換為有趣的解說,實在有些難處;甜的是現場跟遊客互動,看到他們因聆聽講解而露出開心笑容,心底會感到十分滿足。就像我最近帶了陽管處三代同堂的環境教育活動,甚至有遊客四代同堂扶老攜幼出席,看著大夥兒在大自然環境中親密互動、和樂融融的模樣,讓我深深體會出美好的社會要從基礎的家庭經營做起,溫暖的家庭才能成就祥和的社會。
擔任志工後對生活想法的改變及影響
我每個月都會上山服勤4-5次,每次上山都很快樂,懷抱著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心情,沒有任何負擔。長年在陽明山上領略四季變化之美,我也常主動分享給遊客,讓他們產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這份愉悅的心情的確能夠感染別人,引起共鳴。有位常來天溪園參觀的遊客,因此愛上陽明山,我們也變成好朋友,後來也主動加入了志工團隊呢!
另外一項改變是由內而生的榮譽感及使命感,每當穿著志工制服搭公車上山,遊客看到都會跟我寒暄幾句,伸出大拇指比讚或投以羨慕的眼神。這份榮譽感及使命感也進而影響了我與我的家人,在生活上不奢侈浪費,儘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過著自然簡約的生活,為環境、為地球盡一份棉薄心力。
對於志工服勤的建議與展望
在過去這20多年當中, 我由衷的感謝國家公園提供給我一個磨練自我、發展興趣及學習服務的環境。多年下來,接觸過多位志工保母,我很佩服保母要面對數百位不同背景、個性的志工,了解每個人的專長及特質,分配給他們適合的職務發揮所長,讓大家樂於參與其中。
若志工身體有恙或家中有事,保母必定噓寒問暖,遇到值班、排班有難處時,他們都很體諒志工,甚至會站在我們背後當靠山,願意為我們跨部門溝通事務,取得雙贏的結果。而陽管處的志工聯誼會也發揮很大的功能,時常居中協調各樣議題,因為有陽管處及聯誼會這個極佳的學習環境,讓我樂意待在這裡服勤迄今已邁入25個年頭。
唯一的小小建議是希望未來重大活動,例如處慶,能夠多邀請志工夥伴一起參加。在這些陽管處大喜日子裡,向心力很高的志工夥伴都盼望能見證光榮的歷史時刻,共同分享一路成長茁壯的喜悅。
給予欲擔任陽管處志工新朋友的一些建議
你可以在這裡做想做的事,但要捫心自問是發自內心的使命感,而非一時的熱情,因為志工是份需要常久犧牲奉獻的工作,搭起人與自然之間的橋樑,以身作則,愛護自然環境,是項相當有榮譽感的任務。
最後以一句話跟大家共勉:「當你伸出手掌,是想著自己可以得到什麼?還是自己可以給予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