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參與式經營管理(4)──台灣開步走2

作者:朱惟君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部落地圖在繪製過程中,透過組織、對話與耆老訪談等方式,共同回溯部落的過去,呼喚沈睡於族人腦海裡的記憶,建構地方的認同,進而形塑發展的願景,也讓計畫或活動規劃者得以與參與者作更密切的互動溝通。

在資源管理上,部落地圖最直接的功用是與在地傳統知識的連結。透過追蹤與收集在地社群於過去幾十年甚至超過百年所累積對資源的了解,配合現今的生態知識,或可推斷出野生動植物棲地的變化趨勢、可能面臨的威脅等;而在地社群對該地自然資源的利用強度、分配制度、監測網絡與內在規範等,更是未來思考現場經營管理體制時的重點。

部落地圖,對於已設立的三個高山國家公園同樣具有正面意義,這個計畫也正普遍於許多原住民部落中落實執行。此外,為逐步調整目前六個國家公園朝向參與式經營管理發展,已積極修改國家公園法,將「在地住民參與」、「尊重原住民傳統文化」等概念納入(目前尚在立院審議中);同時已規劃設置「原住民諮詢委員會」,加強與當地原住民的意見溝通,同時鼓勵與協助得以兼顧在地經濟的生態旅遊發展。

即或馬告的共管機制,此時尚處磨合階段而位於停擺狀態,部落地圖與「原住民諮詢委員會」已為參與式經營管理先行踏出了第一步。

【文章連載】
參與式經營管理(4)──台灣開步走2
參與式經營管理(3)──台灣開步走1
參與式經營管理(2)──開創雙贏新價值
參與式經營管理(1)──人與自然的新和諧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