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國家公園新年展望]雪霸國家公園 林永發處長專訪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

雪霸國家公園 林永發處長(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網站) 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內,多數地區為一般人無以企及,是故國家公園在保存生物多樣性基因庫上,擔負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也因此,林永發處長表示,雪管處陸續進行的相關調查研究案約有150項,有些甚至是歷時5年、10年的長期研究案。

武陵地區因農場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近年來一直是國家公園持續投注心力的地方,今年更將開始以「長期生態監測」的模式,進行各項生態資料的累積與分析,包括水質、雨量等相關監測資料的建立與整合。當然,這些也都與保育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密切相關。

林處長接著說明,櫻花鉤吻鮭在近20年的復育過程,好不容易稍有所成,卻因去年七二水災及艾利颱風肆虐,導致種魚場遭沖毀;這讓雪管處進一步思索:應當採行更保險的做法─積極建立生殖細胞的保存技術,亦即以「授精卵」的型態保存櫻花鉤吻鮭的重要基因。如此,就算發生全然不可逆的天然災害,還可藉助植入日本櫻鱒(櫻花鉤吻鮭為其亞種)的基因而獲得繁衍,避免滅種危機。目前正與該技術已相當成熟的日本相關單位進行初步接洽,計劃進行共同合作及技術轉移的國際交流,希望能在最近2、3年內有所突破。

另外,在既有種魚場部分,除了放流魚苗外,今年還將建立起涵蓋不同年齡層的種魚保存系統,以及進行晶片植入作業。林處長說,有了這樣的身分識別後,除了可建立其較完善的成長紀錄,並與野外族群的比較外,還可避開近親繁殖的危險。在域外放流部分,除七家灣溪外,目前也正計劃增加如南湖溪、司界蘭溪等棲地環境近似的其他異地放流點,提高物種保存的安全性與效益。

至於大家都高度關切雪見遊憩區的開放時機,林處長說,目前預計明年開放。因為除了需修復因去年天災造成聯外道路的損害外,還有正進行中的遊客服務中心及週邊景觀等相關工程,「我們希望藉由完善的規劃,真正帶動與當地原住民部落相結合的生態旅遊。」

林處長進一步說明,關心部落不應祇是消極地給予回饋金,而是有整體的思維,同時落實在地保育。例如提供經費由當地居民規劃、栽植原生苗木的綠美化工作,居民自然有認同感,除可持續悉心照料外,也較能激發部落民眾的環境意識。

為帶動部落發展,目前雪見遊憩區的餐飲及住宿,都規劃在週邊的部落裡。在房舍的興建及整修上,則建議居民以傳統竹、木材料及石頭配置等,營造出當地特色。雪管處除了持續進行當地的原住民解說員訓練外,也鼓勵原住民全程參與文化紀錄的工作,包括影片的拍攝及書籍的出版等。

像介紹傳統編織及植物染技術的紀錄片「外婆的苧麻」,從導演、入鏡者及後製等工作,全由當地泰雅族文化工作者完成;「祖先的小米」則是完整地紀錄了有關種植小米時所有的工作及相關的祭儀。紀錄片完成後,國家公園會舉辦「部落電影院」活動,輪流在各部落裡放映。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影片放映時,部落裡的老人家,會一面觀看一面向晚輩說:「啊!看見山櫻花開花了,就是要播種囉。」透過影片的紀錄過程與播映時住民間的互動,自然就達到了文化傳承的目的。

林處長強調,與原住民的互動「互信」的機制很重要。他認為過去的衝突往往導因於彼此的不信任,才需不斷訂出相關的限制,這樣容易形成彼此對立的態勢。事實上,林處長認為,如能積極地促成傳統生態智慧機制的回復,原住民為了文化需求,狩獵活動反而會比現在還少得多。而「生態旅遊」將是部落未來的生機,可達到生態保育與部落發展雙贏的目的。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