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船帆外的大尖山--墾丁鵝鑾鼻

撰文:羅之盈 攝影/圖片:羅之盈

鵝鑾鼻台灣的最南端—鵝鸞鼻。瘦長的島嶼釀就相異的氣候,總有「北穿皮襖南穿紗」的矛盾感,在雲層中降落,七月底台北灰濛濛的熱氣,七月底墾丁詭異的灰色。

颱風前的天空一向是我的最愛,充滿能量又豐富多變,這裡是有著長形草皮和忠誠燈塔的鵝鑾鼻,這是塔燈每30秒橫掃一次的海灣,有大尖山、大圓山的守候。你說大尖山是確確實實的外來石,是天外飛來的外星人降落參考點嗎?刺刺的拔尖裸石真有那麼點像外星天線,那旁邊的大圓山裡頭肯定藏著蓄勢待發的飛碟囉!但事實卻比想像更神秘!這塊無根的大石頭,其中竟包含源自海洋深處的地殼碎塊,不知在怎麼樣一個劇烈的地殼運動中,成塊的崩移在沉積的泥質沉積物上,歲月侵蝕了泥層,留下318公尺高的大石板!遠看這一尖一圓的小山,你說像不像元朝畫家趙孟頫的設色山水畫《鵲華秋色》(故宮博物院網站),換了個角度反倒成墾丁美景。

最南端的燈塔外頭有著幾門大砲,遇到的排灣族男孩說「鵝鑾」是船帆的意思,大砲一百多年前瞄準的是他們,後來也對準了日本人,也許也對準過漢人,男孩說自己有著幾分幾的排灣血統,用漢語解釋著地名,不知道遙遠的族人住在哪裡。雨在海上就已下完,地面上的襖熱想必為這裡的植物滋養不少,海邊的熱帶植物長得相當「放肆」,長著刺的又張牙舞爪的伸入步道,喔!也許它們想著是我們放肆的步道伸入了它的地盤。

公園內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坑洞,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是不自然的粗糙歧角,堆疊出來的最自然景觀,當然靠著人類的想像力變成相吻的親吻石、某些神似的動物姿態,雷聲和微妙的雨聲乘風飄進礁洞,那聲音像高亢的屏東民謠,也像是男孩的口哨,排灣男孩從礁洞中冒出來,應該是個在地的孩子,沒買門票的不知從哪溜進來,我們有著北部人特有的白皮膚,所以他忽近忽遠的跟著我們,大聲的笑著,嘿!男孩唱首歌來聽聽吧!那首《思想起》唱的是恆春半島的故事,你可知道?「思啊想啊起,恆春大路啊伊都透溫泉,燈台哪對面啊,伊都馬鞍山,噯唷喂。」太陽在礁洞的細縫中一下子就掉到海下,天一下子黑的不見五指,男孩從海邊小徑的漆黑中消失,告別大尖山的海灣,燈塔亮了起來,雨好像又要來的。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