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從臺灣水鹿發現國家公園新生態

撰  文:翁國精
圖片提供: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編  輯:台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資料來源:摘要自玉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經營管理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玉山國家公園新康山暨南二段中大型哺乳動物調查

紅外線自動相機於新康橫斷山區拍攝到的台灣水鹿,背景為玉山群峰。
紅外線自動相機於新康橫斷山區拍攝到的
台灣水鹿,背景為玉山群峰。

以高山景致聞名的玉山國家公園,巍峨的群峰高度傲視群倫,不僅超過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林立,玉山上的動植物更為大自然示範了強韌的生命力,尤其是臺灣水鹿(Rusa unicolor swinhoii)的繁衍。玉山國家公園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經讓許多中大型哺乳動物得以逐漸恢復以往的生息,近年的發現紀錄有增加的趨勢,分布範圍也有擴展的跡象,在新康山區以及南二段這一帶,見到臺灣水鹿的機率已經大大提升。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南二段線,指八通關南段至南橫向陽山這條路線,主要行走在中央山脈主段上,沿途溪水豐沛,東臨秀姑巒溪,西面荖濃溪,河谷地形峻深,路線最南端的嘉明湖是高度僅次於雪山翠池的高山湖泊,清麗絕俗有「天使的眼淚」之稱,終年不間斷的湖水也是臺灣水鹿和各種動物的食用水源。而從嘉明湖往東的新康山,沿途因為交錯縱橫的巖峻山嶺,人煙罕至,也讓中大型哺乳動物得以在此棲息。

臺灣的野生動物早期因面臨嚴重狩獵壓力,使得當時臺灣水鹿等大型哺乳動物僅於花蓮鄰近中央山脈的區域才較易發現。近年來玉山國家公園保育有成,園內臺灣水鹿的族群數量有增加的趨勢,也逐漸影響到高山森林生態系的演替。在新康山區和南二段線步道上,兩地區的植物遭水鹿啃食與磨角的樹種以臺灣鐵杉的棵數最多,而南二段轆轆山區更首次發現有大量臺灣二葉松成樹被啃食。

針對南二段中大型哺乳動物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地區臺灣鐵杉及臺灣冷杉樹皮遭水鹿大量啃食,導致樹木環狀剝皮而死亡,對這些溫帶針葉樹種的更新狀況產生顯著影響,並可能接著影響整個食物鏈的演變。其他山區臺灣水鹿族群也有增加的現象,這些動物對於森林、草地等植物社會更新、組成與結構的影響程度勢必跟著提高,並將進一步影響其他共域的地棲小獸類、鳥類和昆蟲等,甚至整個生態系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近幾年來,玉山國家公園使用數位紅外線自動相機在新康橫斷及南二段山區森林生態系的永久監測樣區,針對箭竹草地、松類針葉林、其他針葉林、針闊混合林等四種棲地進行調查,探討大型哺乳動物組成、分布、相對豐度指標及棲地利用概況,並記錄森林遭水鹿啃食及磨角的狀況,便於提供更為豐富的動物生活史料資訊。

而根據監測比對結果,發現臺灣水鹿在松類針葉林內的出現指數高於箭竹草地,此與沿線痕跡調查的結果相同,說明臺灣水鹿傾向生活於森林中;此外,還發現山羌之出現指數集中於中低海拔之針闊混合林;臺灣野豬在本區出現的紀錄較少,但以松類及針闊混合林數量較多,顯示其為森林性之物種;臺灣長鬃山羊之出現指數在四種棲地間無顯著差異,與痕跡密度分布的結果大致相同。

臺灣水鹿較常出現於松類針葉林中
臺灣水鹿較常出現於松類針葉林中
森林冠層的樹種被臺灣水鹿啃食情況較灌木樹種為嚴重
森林冠層的樹種被臺灣水鹿啃食情況較灌木樹種為嚴重

根據調查結果,臺灣水鹿的數量在新康橫斷與南二段山區較為豐富,不論以沿線痕跡調查或紅外線自動相機的出現指數均為最高。而南二段山區轆轆段發現有臺灣二葉松被臺灣水鹿大量啃食樹皮的情形,也為往年所未見,顯示南二段臺灣水鹿對於高山森林植被的影響正在快速加劇。

在新的環境思維與研究顯示下,國家公園須重新探討台灣水鹿族群量增加的原因及對高山森林生態系可能的衝擊,並利用國家公園周邊地區,帶領遊客認識臺灣水鹿生態及其對周遭生態系的可能影響,規劃水鹿族群管理的因應之道、永續經營玉山國家公園。

台灣水鹿的啃食痕跡。
台灣水鹿的啃食痕跡。
臺灣水鹿的行為影響了森林的生態系
臺灣水鹿的行為影響了森林的生態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