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孟婉瑜 (雪霸國家公園志工)
照片提供:孟婉瑜、藍梁文
觀霧山椒魚棲地營造工作假期紀實之一 / 中華民國100年7月2日至7月3日
週五晚間,天色逐漸暗沉,浸入一缸鬱鬱墨藍;平地的七月初,流動著熱烘烘的薰風。我帶著四歲半的瑀魚,拎著背包和雨鞋,在竹東下公館跟阿德和小咕嚕說掰掰,等待與棲地組志工會合。沿著迂迴顛簸的山間小路行車,迴旋爬升中暫別山下溽暑,迎向中海拔雲霧故鄉的如水夏夜。
這是觀霧山椒魚解說進階訓練的第四次,是棲地組主辦棲地營造體驗工作假期的前一天夜晚。管理站外,停放著棲地組夥伴藍梁文大哥的貨車,滿載著園藝工具,以及從雪霸管理處汶水苗圃挑選過,適合在棲地栽種的原生植物苗。而參與畫畫課的幾位志工,則提前在中午抵達觀霧,將近晚間十點,仍孜孜不倦地一邊聆聽生態影片導演的指導,一邊用筆在紙上揮灑著,描繪出棲地植物葉片的水彩畫,經由作畫過程的觀察與筆下呈色,進行著一種自然經驗的累積。
夜色深沉,帶領解說訓練的管理站解說員彭文禮大哥,仍和棲地組小組長邱大,及工作假期的規劃者梁文大哥,仔細研議著接下來兩天的工作流程與細節。受到燈光吸引,自附近飛迎而來的夜蛾,振翅輕撲著玻璃窗,在這小暑將至的夜晚,趨向盛夏的高峰。
週六清晨,窗外響起清亮的歌吟,一隻青背山雀棲止在窗邊,前來巡視陽台上這些經過一晚夜生活後的飛蛾;山雀以嘴喙銜回巢中,育養牠們嗷嗷待哺的幼雛。我和瑀魚一邊觀察一邊撿拾著昨夜闖進管理站門前的蛾,一邊漫步到大鹿林道邊的水溝,尋找落葉,觀察蝌蚪。
昨晚未能先至管理站的幾位志工夥伴們,從昨晚深夜至今晨分別自各地出發,設法趕在約定的工作時間開始前前來會合。隨著工作夥伴到齊,幾位志工大哥隨即套上雨鞋,開始著手工作前的準備。先將貨車移到最靠近棲地的路旁邊坡,沿著陡峭卻是到達棲地最短路徑的山坡,以接力方式傳遞,陸續將工具及一籃一籃的植物小苗搬進棲地。
其實,從二月底在汶水舉行觀霧山椒魚解說基礎訓練開始,許多參與訓練的解說志工便陸續反應,希望能有棲地營造的實務參與經驗。而目前棲地組的夥伴中,曾實際參與過棲地初期營造階段的,只有熟悉園藝工作的梁文大哥一位。
現今我們眼前的棲地核心區域,已經由管理站與警察小隊合作整地過,移除芒草、植入原生樹種、引入水源、運來腐木石塊進行環境佈置。營造之後,能協助在火災過後十餘年仍停留在芒草叢生狀態的貧瘠土地演替,成為層次豐富的近自然林;這正是適合觀霧山椒魚繁衍的緩流水域。複層林的覆蓋,可使這片營造過後的棲地溫度降低、溼度提高,昆蟲與其他無脊椎動物數量也會漸漸增加,動植物種類將遠比營造之前豐富。
這段營造歷史,大部分的解說志工只能透過課堂與資料照片學習,可是缺乏參與經驗,無法擁有與土地互動的情感連結。這次的活動,可使棲地組成員經由四月、五月到六月、共三個月的觀霧山椒魚小組工作坊的進階訓練,與當初負責棲地營造計畫的陳進發導演討論如何創造參與機會;藉由可行區域的實作與進行,工作假期規劃啟動了。這讓沒有參與到初期棲地營造的解說志工們,能在棲地的周邊區域,親身體驗參與棲地改善的施作過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