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婉瑜
照片提供:孟婉瑜
8月份參加七股護沙工作假期之後,全家人簡直愛上工作假期了。結合生態志工與深度旅遊元素的假期中,我們以不同於以往賞鳥或遊憩的觀點,重新認識了七股;也透過手作,參與了七股海岸沙洲與潟湖一小部分的現在與未來。而我對於咕瑀兄妹倆在結束前的心得交流分享,感到相當訝異與驚艷,他們竟也能將來工作假期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護沙要這麼做,陳述得條理分明、頭頭是道。更印證了帶領孩子最好的方法,不只是口頭講述道理,還要記得帶著他們一起觀看、動手實作。
在七股時,環資協會的昭蕊告訴我們:「如果有興趣,也許可以考慮參加9月、10月陽明山的工作假期,是少數有開放親子參加的梯次。」回來之後不久,我們就報名了。開學後才知道,時間剛好與咕嚕瑀魚的班親會及親師交流座談同一天,但是阿德和我都覺得工作假期的機會更是難得,簡單向咕嚕瑀魚介紹了二子坪工作假期的內容之後,兄妹倆一聽到可以穿著青蛙裝,在水池裡面走來走去,和許多小蝌蚪小魚相遇,一致點頭說好。
沒有秋颱來攪局的週六清晨,6點前就已整理好背包出門,驅車前往台北劍潭集合。小公車離開市區,在盤曲的山路上迴旋,窗外流動著明亮鮮麗的山景,秋風將雲朵吹散了,天空寬闊又明淨,老天賞賜給我們一個有風的大好晴日。
20位左右的大小志工在二子坪停車場領取俗稱「青蛙裝」的「水靠」,跟隨著蔡桉浩老師有趣的解說帶領,時而趨前拈草賞花、時而停步辨聲觀鳥,穿過綠蔭掩映、水鴨腳秋海棠、台灣馬藍與黃花鼠尾草盛開著的蝴蝶花廊,步行前往二子坪。雖然入秋的蝶舞不若盛夏,然而一群繡眼畫眉在枝葉間嬉戲與穿梭;「嘓—嘓嘓嘓嘓」伴隨著樹冠震動,五色鳥翠綠的身影一閃而過;「忽—溜—、忽—溜—」大冠鷲提醒我們,牠已隨著上升氣流在高空盤旋…;短短1.7公里,透過老師的解讀,自然投遞的訊息,盡在俯仰間。
工作假期其實另有一群服務志工們的「幕後志工」—環境資訊協會的工作人員們,一路拍照訪問、記錄押隊,或推著推車雜物,將我們的午餐先送達涼亭。
抵達二子坪,眼前景物豁然開朗,前方是山形渾圓的面天山,躺在凹地上的幾漥生態池,沉靜地收納了藍天、綠樹、盛開的睡蓮、魚的悠遊…,與山的倒影。
來自各地的志工們自我介紹、彼此認識後,開始互相幫忙穿上「水靠」。簡單地說,水靠就像是一件防水連身連雨鞋的吊帶褲,方便在水中工作與行走。本來瑀魚因為個子太小,沒有適合她身高的水靠,感到非常失望;但後來環資的阿姨找了1件大一點的幫她穿上,她就非常得意地穿著青蛙裝走來走去,向大家展示。
老師為大家解說位於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二子坪,過去曾經是中興農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以後,才規劃為遊憩區,並且挖掘了3個生態池,引進本土水生植物,營造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人工濕地。
濕地被稱為「大地之腎」,具有調節濕度等微氣候、蓄洪、淨化水質…等平衡生態的角色。水即是生命,山坳有了水,生物就自己來此聚集繁衍。其中最下方的水池,應用水生植物的自然淨化功能,作為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上方兩個水池則提供生態與遊憩功能。
然而,因為鄰近大台北都會,部分遊客將自己不想飼養的魚連同水草,整缸倒入池中,造成外來種水草入侵野地,並因為缺乏天敵的抑制大量繁殖,壓迫到池中原生種水生植物的生長。
下水池在前一工作假期梯次已做過外來種水草移除,這次施作的區域是快要被水蘊草和苦草填滿的上水池。老師說道,其實這是一個濕地水池自然消長、逐漸走向陸化的過程,然而因為遊憩的需求,所以必須仰賴志工定期做外來種移除。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沉水植物—水蘊草、苦草,以及挺水植物—粉背虎尾草,這幾種外來種。水蘊草因為每1節都能長出不定根,繁殖迅速,成為水域的優勢物種,是優先剷除的對象。
我望著沉於水面之下的水蘊草與苦草,讓一池秋水在陽光下呈現著奇幻的顏色,思索著它們也是生命,同時在生態池當中扮演生產者的角色,只因人類讓它們離鄉背景,並且逸出野外大量繁衍,它們回不去了,而且面臨著被鏟除的命運。它們即將被我們的雙手帶離水域,曝曬於陸地自然死去,化為壤土,從滋養二子坪的其他生物之中,得到新生…。
老師示範了往下掏挖,將們連根清除的方式。還順道挖出一個應該回收,卻被遊客任意棄置的罐子。我看見小咕嚕很專心地聆聽老師示範與解說,之後便跟著其他的大人第1批下水,開始撈掘水蘊草。偶爾抬頭,望見他認真工作的身影,讓媽媽我十分感動,甚至是一點引以為榮的驕傲呢!
本來打定主意不下水的小瑀魚,眼見哥哥跟隨老師在池中遊走、合作撈水草,也感到躍躍欲試。她小心翼翼下到池中漫步,感受著底泥的軟硬與地勢的高低,並且為大家提醒預警:「這裡有1座『高山』喔,要小心!」
幸好她決定下水,才能享受浸在池中,掬撈小蝌蚪、小魚蝦,感受秋水的溫度,體認水能夠孕育出生命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