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
照片提供:KING
一早起來,帳篷內外皆「雨量充沛」,想必老天爺昨天並沒有聽到我的祈禱。我突然發現跟老天爺要求好天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與其如此,不如自己先讓心情「晴朗」吧!此時我想起早期人類祖先跟大自然搏鬥求生存的畫面─餐風露宿、茹毛飲血,幸虧我們還有帳篷!也有水源不必飲血!轉個心情後,一切事情似乎也沒那麼糟了。
0630從弓水營地出發,花不到1個小時就到了頭鷹山登山口。登山口距離三角點有400公尺落差。陡度約有60度。我們揹著重裝前行,上頭鷹山需先通過1段乾溝溪攀岩區,約30分鐘過後才逐漸趨緩。經過1段矮箭竹叢後再行了50分鐘,方抵達三角點,頭鷹山百岳排名第26名,標高3510公尺,以山形略似鷹頭而得名,視野極佳,幾乎可看到整個聖稜線風光。
愛山者敬山
此行有一位山岳奇人─劉忠孝先生,號稱台灣山脊飛毛腿,他曾經在12年前創下1個人30天縱走中央山脈的紀錄。
在三角點拍完照後,劉先生照常帶領大家圍著三角點,每個人閉上眼睛、雙手互握:「眾山神、土地公,感謝祢賜我們平安登頂,也請繼續保佑我們下山平安,此行順利,感恩…。」這是此行登上三角點的固定儀式,我一開始感到彆扭,後來就習以為常。這是對大自然及萬物的尊敬,在大山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謙卑,這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生活態度,愛山的人都應該有的敬山觀念。
走著走著突然有一隻腳的鞋底整個脫落了,讓我很無奈。我嘗試用沒有鞋底的登山鞋踩踩地面,居然可以走!我打算能撐多久算多久。有山友要我把鞋底丟掉減輕背包重量,說會自然分解掉。我卻笑著搖頭把它放回背包裡。
其實很多既定觀念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果皮紙屑很容易分解,可以隨意丟棄,學習環境教育的我知道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除了汗水,我們不應該從山林中帶走任何東西,當然也不應該留下任何東西。我知道有些國家甚至規定登山連自己的排泄物都必須打包處理帶下山,這樣執行徹底的環保觀念,我們何時才能迎頭趕上呢?
這似乎不是人走的路
我們續往西走,約1000抵達奇峻池,這裡有水源,曾大哥決定在此休息用餐。1100從奇峻池出發,從奇峻山西南鞍部開始、大雪山北峰、大雪山、直到匹匹達山是一片廣大的矮箭竹草原,1220左右抵達大雪山北峰,意味著我們離大雪山三角點不遠了,果然1240就看到大雪山三角點。
大雪山標高3529公尺,百岳排名第23名。大雪山三角點之後,就是1路的箭竹林加大石子路,此時天空下起大雨,我趕緊把雨衣雨褲套上。後來我們下切往230林道前進,從此便是一路的陡下坡。
1400我們抵達俗稱的大雪山登山口,以前230林道可以通車時,大雪山算是相當容易親近的1座百岳,當日可來回。但目前的230林道柔腸寸斷,想要從東勢的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攀登大雪山就變成不可能的任務了。
1640我們抵達230林道28.5K處,我們剛剛又經歷過一段不是人走的路,不過我也終於體會到箭竹林的好處了。這段路的箭竹林大約高50-60公分,一路的陡下坡,雙手剛好可以藉箭竹來支撐重心及放慢速度,較不易摔跤。不過要小心箭竹草中帶刺的雜草,可別抓錯了,否則少不了一頓皮肉之苦。
你有雙腿抖到止不住的經驗嗎?
1800抵達230林道26.5K營地,貼心的添哥已預先幫我們的營位舖上雜草,好讓我們乾爽地舖上帳篷。我唯一的外套及保暖衣都濕透了,但我不得不靠自己的「體溫」烘乾,我將保暖衣盡量擰乾,再繼續套上,只感覺涼意直上心頭。雖然才1900,大家卻都累癱了,朱大哥說他一點食慾也沒有,只想躲在睡袋裡,大家也就跟著睡了。
我一直半夢半醒,後來肚子餓得受不了!於是起身煮東西果腹,煮到一半其他山友全被香味吸引而醒來,大家一起分享泡麵加上快速粥混合的熱食。此餐令人非常滿足,感覺是有生以來最美味的一頓宵夜。晚上我忍著寒風穿著濕冷的保暖衣走出帳篷外,一邊小解,一邊我的雙腳突然不聽使喚抖動起來,而且是很厲害的抖動,完全止不住,我趕緊又鑽回帳篷裡。我想這種脫離舒適圈的體驗,在平地不太可能發生,我把它視為一種幸福的我少有的體驗。只是當時發抖成那樣,自己都覺得好笑。
清晨起床,雨雖然停了,但這樣的天氣看來隨時有機會下雨。今天是此行最後1座百岳─中雪山,我們0630從登山口出發。中雪山標高3172公尺,百岳排名第78名。中雪山的箭竹林顯得平易近人,不太濃密。難怪以前230林道尚可通車時,中雪山一日單攻蔚為風潮。我們0810抵達中雪山三角點,返回營地不到1000,花不到3個半小時就完成中雪山的攀登。
我們提早在營地用午餐,1130出發,230林道26K到24K柔腸寸斷、茫草叢生,又濃又密,往往比人還高。原本預定的行程是在17K的廢棄工寮處紮營停留一晚,有些山友歸心似箭想要一鼓作氣走完230林道直接返家。鑑於彼此考量各有不同,只好互相祝福分道揚鑣了。
下午1400我們到了位於17K左右的廢棄工寮,雨也停了,工寮年久失修,屋頂有多處都坍掉了,我們各自選擇安全之處舖上地墊及睡袋。劉大哥早已在外升火招呼,我終於得以將濕答答的衣服、襪子、手套全都拿來營火旁烘乾,感覺無比舒爽。大夥在行囊中所剩的零嘴全搬出來共享,在營火旁談天說地,聊山也聊人。我們完成6座百岳後,選擇放慢速度好整以暇在此休息。
登山其實是一件學習緩慢的事,當你瞭解快不得的時候,你就必須懂得如何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進行。
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在工寮裡吃了一頓最豐富的晚餐,晚餐後大家欲罷不能,邊泡茶邊聊天,近兩個小時才結束。就生理上而言,對我來說今天算是此行最快樂、最愜意的一天了。
自找苦吃的意義
隔天早上我們預計從17K走到0K的大雪山森林遊樂區,需步行約4-5小時。途中有幾處坍方嚴重地區,需要高繞經過較為費時外,但大多時候都是平坦的林道。背包重量減輕,心跳不再加速,又即將告別山林回到溫暖的窩,心中自然產生一股莫名的愉悅感。我才發現我已經5天沒照鏡子、沒洗澡、沒刮鬍子,過著原始人的生活。我現在變得如何?滿臉鬍渣是否不忍卒睹?臉上是否因山行而增添新的傷痕?但我會在最後1天才想到這些問題,可見答案並不重要了。
有人或許會認為,為何要放著山下的舒服日子不過,到山上那麼寒冷的環境,連續幾天幾夜的行腳,這樣的行為意義何在?文明的成果讓一切變得舒適且理所當然,卻讓人逐漸失去生存的本能。人有時得藉由最原始的動物行為來找回自己最原始的生存能力,並認清自己,提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及精神層次。所以,這樣的自找苦吃當然有其意義,卻非每個人都能感受到。
可以想見,回到平地又有一堆挑戰及工作等著我,但「歡喜作,甘願受!」我必須先扮演好平地的角色,才更有理由去期待下次的山行。(完)
【延伸閱讀】一路不好走─雪山西稜線縱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