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金山
照片提供:林金山
相遇的開始總有偶然,此次的緣起是教育部遴薦25位高中職教師參加「2012東沙巡禮─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營」,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等單位辦理,藉由高中職教師實地探訪,體驗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生態及周邊海域執法現況,除了使參與教師充分感受東沙環礁生態與海洋資源之珍貴與重要性,及建立對國土疆域及海洋國家之意識與認同外,更能透過教師的教學分享與傳授,建立學生對國土疆域及海洋資源保育之價值觀。
藉由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國立新店高中)辦理的研習課程,邀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徐紹良與莊正賢先生,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進行介紹與說明,進而瞭解了東沙的樣態。初見的東沙環礁衛星圖,不可思議的環境樣態及海洋與島嶼結合的美麗構圖,是我在視覺上對它的第一印象,在此之前僅聽過東沙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雖然聽父親說過曾在東沙的海域捕魚,漁業豐富,也曾聽過親友到東沙服兵役的往事,但仍對東沙的資訊所知有限。
當船長宣佈到達東沙環礁海域,從船艦上的雷達顯示的東沙環礁,以及遠望海平面上的島嶼,再看到接駁艇船劃開藍海的白沫,期待與東沙島的接觸即將實現。我用相機紀錄自己從接駁小艇跨上岸的左腳,腦中泛起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臺詞,只不過轉化成「人生旅途一小步,生命體驗一大步」,我將以參訪體驗者的身分踏足人生的第一次登上東沙島,滿懷激動情緒。
活動於7月3日至6日,共計4天,第一天中午報到及開訓後,聆聽中研院宋教授針對南海主權專題演講,並於下午4點登偉星艦啟航前進東沙島;第二天上午艦上活動(含航行見習)、搭乘接駁小艇登島,下午東沙島導覽、南海屏障國碑合影、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與保育現況簡介、東沙潮間帶生態觀察與體驗,夜間生態體驗及星象解說;第三天上午升旗典禮、東沙島陸域生態巡查、結訓(綜合座談、心得分享與建議),下午4點搭乘小艇換乘偉星艦返臺、晚上研習心得寫作。第四天9點抵達高雄港,返家。
東沙環礁位於南中國海,古稱「月牙島」係由潟湖及珊瑚礁臺組成,距臺灣約450公里,是我國首座海洋國家公園,其中海域生態、人文歷史和海草床生態各具特色。東沙島位於東沙環礁西邊,古稱「南海明珠」,是東沙環礁中唯一露出海面之陸礁島嶼,全島形同螃蟹的大前螯,面積約為1.74平方公里,全島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形成獨特白沙地質景觀,島內的小潟湖如內海(面積約為0.64平方公里)。
導覽人員帶領大家見識東沙島,相機快門聲此起彼落,大家渴望紀錄東沙島的一切,並將東沙的美傳遞出去,從東沙門牌、公車、公車站牌、東沙島碑、南海明珠碑、東沙大王廟、植物、動物、海草床等都是紀錄的資料。海管處為了讓大家充分領略東沙的豐富生態,並體會海管處對東沙保育的用心及努力,在介紹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生態特色後,進行陸海域生態的體驗活動,實際進入海草床潮間帶時,自覺對大自然的奧妙深感不可思議,我從未在潮間帶遇見一望無際的海草,以及生活在此豐富且多樣性的物種,它們無懼我們的參訪,依舊進行自然律動,並繁衍後代,而沙灘上因潮汐留下海草的痕跡,更老實紀錄潮汐的日周期。雖然此行受滿月影響,無法窺探星象之美,卻能感受沙灘上寄居蟹大軍出動的熱情生命力,尤其東沙島上靜謐之夜吹拂溫熱悠閒海風,放眼海洋無燈無界,有種置身仙境樂園的超然感。
最後的行程是淨灘活動,大家透過撿拾並紀錄沙灘上的海漂廢棄物,共同以實際行動為東沙環境保護出力,也由此體認到國家公園對於守護海洋環境之保育之決心。踏上接駁小艇,回頭向佇立在碼頭道別的海管處人員與海巡署致意,感謝您們,讓我們認識東沙之美。
返回高雄港,碼頭旁高聳矗立的大樓,身體雖是回到現代都市,思緒卻仍舊惦著南海明珠─東沙島。
【延伸閱讀】東沙環礁之美與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