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社區參與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玉山下一畝田-南安瓦拉米

採訪報導 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莊曜勵
照片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為玉管處)的南安部落中有一塊如新月般彎彎的稻田,過去部落皆以慣性農法,利用清淨的拉庫拉庫溪種植水稻,一直是南安布農族原住民的傳統耕地。玉管處為兼顧部落產業發展及國家公園保育理念,結合部落、民間團體以及企業,推動有機農法及產業轉型計畫,首批稻田已收割完成,並以「玉山瓦拉米」為名,讓糧食生產也能守護生物多樣性。至104年第二期作,轉作有機水稻的農友已擴增多位,且轉作面積達12公頃之廣,超過此田區面積的1/3,後續期望將全區發展成為生態有機村,並且邀請玉山銀行來進行經費提供及價購,讓產銷通路順暢,提高部落經濟所得。

玉山瓦拉米的命名由來,其中「玉山」代表的是南安地區的有機轉作田區是玉山腳下的第一畝田,為完全無受污染的拉庫拉庫溪所灌溉;「瓦拉米」是以南安為入口的瓦拉米步道上的主要據點,為布農語「蕨」之意,整條步道長滿了許多野生蕨類,故以此為名,具有濃厚的生態意涵,以「玉山瓦拉米」為名,可告知消費者所吃到的每顆米粒的出處,並能體認對生態保育的貢獻,以及鼓勵當地從事有機轉作農民。

南安部落四面環山,主要居民為布農族,其主要經濟作物為稻米、果樹和玉米等,皆仰賴拉庫拉庫溪之灌溉。部落原本使用慣行農法,但稻穫收入扣除秧苗、肥料、除草劑等開支,經常入不敷出,且化學藥劑嚴重影響族人健康﹐也造成拉庫拉庫溪流汙染。近幾年玉管處、部落族人及其他夥伴關係共同努力下,開始嘗試有機耕作,這是玉管處繼東埔1鄰推動有機農法及產業轉型後,再度結合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輔導的案例。這次面積更大、合作夥伴更多,包括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及玉山銀行都各以各所長投入此項計畫。

在專案輔導計畫啟動之後,立即獲得當地農民的支持,並參與技術輔導,當地碾米業者也加入有機產銷供應鏈行列。接著,玉管處也邀請具社會責任的企業,投入贊助行列,由玉山銀行加入成為合作夥伴,提供專案輔導費用,收成後全數由玉山銀行以優惠價格收購,讓農民能專心於農事上,免去銷售的後顧之憂,另外稻米產出後的送驗結果,立即通過無農藥殘留檢驗,也驗證了推動單位與農民半年多來辛苦的成果,下一期並將朝更嚴格的通過有機驗證方向努力。

有機農法的做法,除了還給土地本能、讓生態系恢復,並增加保育的邊際效益,也可以維護農民權益。吸引農民改種有機是第一步,無農藥的環境,亦會讓遊客放心,吸引遊客來這裡吃有機產品,也會把好處帶回自己的生活環境,影響更多人,擴大有機農產品的市場。當生態、環境改善之後,接著將朝產業轉型,無論是農事體驗或發展生態旅遊,都有機會,但也將是一條漫長的路。

輔導團隊教導南安農民學習有機農業轉作施肥黃金時機
輔導團隊教導南安農民學習有機農業轉作施肥黃金時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