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部落社區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南橫公路西段最後一個部落--梅山部落

文字:國家公園網站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順著台20線往山區行駛,經過玉井、甲仙等商旅輻輳的聚落後,沿路兩側的住家慢慢減少,取代的是蜿蜒的荖濃溪溪谷景觀,直到看到梅山遊客中心,在岔路下方的就是公路西段的最後一個部落──梅山部落。

來到這個座落於中央山脈中海拔地區的世外桃源,清新的空氣中滲出微微的涼意,偶爾,從遠方稜線飛流直下的雲瀑更襯托出這塊土地的美。過去全盛時期,梅山口遊客絡繹不絕,而南橫封閉之後,少了熙攘的人群,在四周森林及溪谷的環抱下,更襯托出這個純樸部落靜謐的一面,猶如遺世獨立在這崇山峻嶺之中的仙境。

梅山部落的入口指標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梅山部落的入口指標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梅山部落地圖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梅山部落地圖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梅山部落布農語稱為Masuhuaz,因過去盛產黃藤而得名。此地部落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布農族遷徙末期所形成的新村落。現存的各個家族,由南投、花蓮等地,因為各種因素,漸次於山區移住,慢慢形成現在的部落。

部落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要的工作,在過去由於南橫公路的景緻殊勝而吸引大量遊客,作為旅途的中繼站,經過梅山口的遊客,稍作歇息的同時也會帶上當地的農產品,成為梅山部落的經濟來源之一。然而,民國98年的88風災重創了南橫公路,不僅遊客無法到訪,收成後的農產品也無法順利運送出去,嚴重影響部落產業。但即便如此,部落居民仍舊守著各自的家園,努力耕種糊口。

面對變動的自然環境以及收入銳減的困境下,適逢近年政府積極推廣有機農業,在不增加自然環境負擔前提下進行農耕,使生物能在此自然生息演替並和諧共生,此外也能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在相關合作單位的輔導下,不少梅山住民近年紛紛嘗試有機農法,並且分享他們的友善農業的初衷與心路歷程故事文章,讓更多人能看到他們的故事。(欲閱讀上述文章連結請點此處)除此之外,部分的部落青年返鄉,同樣投入有機農業生產,希望能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值此南橫公路闊別多年、重新開放之際,不妨到梅山部落走走,體驗這歷經風霜卻仍舊屹立於此的純樸部落。

布農族人以有機方式照顧愛玉,而愛玉採收後還有其他繁瑣步驟,如清洗外觀、削皮及曝曬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布農族人以有機方式照顧愛玉,
而愛玉採收後還有其他繁瑣步驟,如清洗外觀、削皮及曝曬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里長媽媽呂江玉英身兼數職,常常於農園與各地間奔波(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里長媽媽呂江玉英身兼數職,常常於農園與各地間奔波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