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成立,打造登山經驗傳承平台

採訪報導:葉俊甫
圖片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學員們依照教練指示練習滑落制動/張嘉榮攝
學員們依照教練指示練習滑落制動/張嘉榮攝

台灣登山界引領期盼已久,首座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於今年1月28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未來將扮演國內登山教育、登山經驗傳承的重要平台。

營建署署長葉世文在成立大會上宣示,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未來發展重點不僅涵蓋登山技術,也包含登山倫理、登山糧食、海外遠征等,尤其讓登山者瞭解如何向山學習,而不是征服;如何登山才能尊重環境,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另外,由於現今年輕學子登山意願降低,登山人口逐漸老化,也希望透過登山學校推出對大學登山社團及社會人士的培訓課程,讓登山人口再活化、年輕化。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憩課尹基鍇表示,葉署長向來十分支持成立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早在民國76年,擔任玉管處處長的葉署長,在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時,即對於與會的登山界前輩提出成立登山學校的構想表示贊同,當時玉管處也曾派遣同仁至海外的登山學校見習;而到了民國91年,時任太管處處長的葉署長,在合歡山試辦登山學校。直到今年,經過多方蒐集資料、專家諮詢與籌備,登山學校終告成立。

太管處處長游登良在成立大會上指出,台灣地形起伏大,山地佔全島的三分之二,台灣百岳也有76座位於國家公園園區內,登山學校的成立可說是台灣登山教育向前跨出一大步,讓愛山的人能得到登山活動相關的觀念與技能的訓練。登山學校將結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引導民眾學習參與山野活動,也期許能集結優秀師資,引進國外技術和經驗,作為台灣進軍國際登山活動的訓練基地。

游登良表示,登山學校未來的發展主要包含「登山」、「探索」、「步道」三大架構,其中「登山」的內容以登山、救難、雪訓、嚮導、海外遠征等為主,希望達到登山倫理教育及登山技能提升;「探索」則包含溯溪、攀岩、冒險、爬樹、獨木舟等訓練,旨在探索內在、激發潛能;「步道」則著眼於步道修護與夥伴關係的建立,目的在提供生態及友善環境的設施。

尹基鍇說,台灣多山,也擁有太魯閣、玉山和雪霸3座高山型的國家公園,登山學校選定太魯閣國家公園為出發點,因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形複雜、氣候變化極大,且交通方便,擁有登山學校訓練課程所需的各種地形與環境;台灣的山嶽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登山學校未來與太魯閣、玉山、雪霸國家公園三座高山型國家公園進行分工,發展各自的特色項目。

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揭牌來賓合影/王愛華攝
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揭牌來賓合影/王愛華攝
練習以踢踏步的方式攀爬雪坡/張嘉榮攝
練習以踢踏步的方式攀爬雪坡/張嘉榮攝

尹基鍇強調,登山學校開設的課程多元且豐富,各路專業人才都是未來學校欲延攬的講師,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換與實作,讓更多人瞭解登山的專業知識。像是邀請曾經攀登海外重要山嶽的的登山專家,如去年完成世界七頂峰的伍玉龍、江秀真;或是國家公園內經驗豐富的巡山員,尹基鍇表示,很多原住民巡山員,除了登山技巧了得,更重要的是熟稔高山歷史與文化,透過課程設計,可以將原住民的智慧傳承與分享,讓更多人瞭解山嶽中不為人知的歷史與故事。

此外,國內登山社團的負責人、曾經遠赴海外登山學校學習的年輕山友、甚至像是國防部、消防署有許多深入山嶽救災的專家,都會是未來登山學校邀請的專業講師。

尹基鍇表示,登山學校成立後,二月份開設了雪訓課程,15名招生名額迅速額滿,未來開設課程也會以15~20人為主的小班制,讓參與學員能面對面與講師進行經驗交流。在今年度,將計畫開設24項登山及體驗訓練課程。

未來登山學校也會針對國家公園保育巡查員、志工、原住民夥伴團體、社會大眾、學生等各種不同對象,依其需求開設不同課程;誠如太管處處長游登良在成立大會所言,登山學校剛起步,未來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希望登山學校能帶領大家以最尊重環境、最安全的方式從事山野活動,探索自然環境。

以踢踏步的方式攀向雪山北稜角/張嘉榮攝
以踢踏步的方式攀向雪山北稜角/張嘉榮攝
教練與學員們在完成的雪牆前合影/張嘉榮攝
教練與學員們在完成的雪牆前合影/張嘉榮攝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